找到根源了,乌克兰多数总统之所以亲西方,关键在于这个数据

宇寰谈这个电影 2025-04-29 00:02:45

乌克兰自打1991年独立以来,政治上就一直在东西方之间摇摆。历任总统里,大部分都偏向西方,跟欧盟和北约走得近,只有少数例外。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其实藏在一个关键数据里——人口结构。

乌克兰西部和中部的人口占了全国的65%以上,这些地区的选民更倾向于欧洲一体化,总统候选人为了赢得选举,不得不迎合这部分人的需求。

乌克兰的政治大背景

乌克兰1991年从苏联独立出来后,日子就没消停过。东边跟俄罗斯渊源深,西边跟欧洲历史纠葛多,地缘位置决定了它没法完全偏向一边。

独立后,乌克兰一共经历了六位正式总统:克拉夫丘克、库奇马、尤先科、亚努科维奇、波罗申科和泽连斯基。

除了亚努科维奇明显亲俄,其他人都或多或少往西方靠。这不是偶然,而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首先得明白,乌克兰不是铁板一块。西部像利沃夫、特尔诺波尔这些地方,文化上更接近波兰和欧洲,历史上被奥匈帝国和波兰管过,苏联时期才并进来。

东部像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工业化程度高,跟俄罗斯的经济联系紧,俄语人口多。这种地域分裂直接影响了政治生态。

总统选举是全国性的,谁想赢,就得拿到足够多的票,而票多在哪,政策就得往哪偏。

要搞清楚为啥多数总统亲西方,得先看看乌克兰的人口分布。根据2001年乌克兰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是4845.71万。

东部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哈尔科夫、苏梅和克里米亚,总人口1673.91万,占34.55%。剩下的65.45%都在西部和中部。

西部和中部加起来有3167.8万人口,占了全国的大头。这些地区以农业为主,跟欧洲的经济联系更紧密,选民对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支持度高。

反过来,东部工业区靠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亲俄情绪强。但关键在于,东部人口少,选票不够多。

乌克兰的总统选举用的是两轮制,第一轮没人拿到50%以上,就进第二轮一对一决胜。这机制逼着候选人不能只顾一头,得尽量拉拢人口多的地区。

西部和中部的选民基数大,态度还一致,候选人想赢,就得喊亲西方的口号。

总统们的亲西方轨迹

克拉夫丘克是乌克兰第一任总统,1934年出生在西部的大日廷村。他从苏联官僚转型成独立派,1991年带着乌克兰脱离苏联。

首届总统选举,他拿下61.6%的票,靠的就是西部和中部的支持。他上台后搞独立外交,建军队,退出苏联货币区,还签了《布达佩斯备忘录》,放弃核武换安全保障。这都是往西方靠的信号。

但经济崩盘让他没撑住,1994年输给了库奇马。他晚年还在推国家团结,2022年去世,88岁。

库奇马来自中部的切尔尼戈夫州,搞过航天工业,当过总理。1994年他靠经济牌上台,第二轮拿52.15%的票。

他玩的是“多向量”外交,东边跟俄罗斯签友好条约,西边跟北约谈合作。1999年连任,56.25%的票,照样靠中部和部分西部选民。

第二任期腐败丑闻缠身,“录音带事件”搞得他声誉扫地。2004年橙色革命,他没保住局面,2005年下台。后来还掺和顿巴斯和平谈判,争议归争议,外交上他没完全倒向哪边。

尤先科是亲西方的典型,1954年出生在苏梅州,当过央行行长。2004年选举,他喊反腐和加入欧盟,西部选民力挺他。

首轮投票有舞弊,橙色革命后重选,他拿51.99%的票胜出。上台后,他推欧盟协定,搞历史记忆,把大饥荒定性为种族灭绝。

可惜内斗太多,跟季莫申科闹掰,经济也没起色。2010年连任只拿5.45%,惨败收场。现在他低调搞文化项目,偶尔出来喊两句亲欧口号。

亚努科维奇是个例外,1950年出生在顿涅茨克,根正苗红的东部人。2010年他靠东部票仓上台,48.95%的票险胜。他续了俄罗斯海军基地租约,推俄语地位,明显亲俄。

但2013年他停了欧盟协定谈判,引发“欧洲广场”抗议。2014年被弹劾,跑去俄罗斯,2019年被判叛国罪,13年监禁,现在还在莫斯科。

波罗申科是商人出身,1965年生在敖德萨州。2014年革命后,他以亲欧形象上台,第一轮就拿54.7%的票。他签了欧盟协定,搞军队现代化,对抗顿巴斯冲突。

但反腐没搞好,经济复苏慢,2019年连任只拿24.45%,输给泽连斯基。现在他领着“欧洲团结党”,还在议会折腾。

泽连斯基1978年生在克里沃罗格,演员出身。2019年他以新人姿态参选,反腐和和平是口号,第二轮73.22%的票碾压对手。上台后推反腐,谈顿巴斯和平。

2022年俄罗斯入侵,他成战时领袖,坚定亲西方,争取欧盟和北约支持。到2025年,他还在扛着,民调显示支持欧盟的比例飙到70%以上。

人口结构怎么决定选举

乌克兰选举是全国一盘棋,西部和中部人口多,票仓大。2004年尤先科在利沃夫拿93.74%,亚努科维奇在顿涅茨克拿93.54%,但全国结果是尤先科赢,因为西部票多。

亚努科维奇上台是个特例,他拉了中部摇摆选民,东部投票率也高,才险胜。2014年后,克里米亚和部分顿巴斯没了,亲俄票仓缩水。

波罗申科和泽连斯基的胜选,都是西部和中部唱主角。人口结构这张牌,决定了候选人得往亲西方靠。

西部农业区跟俄罗斯没啥经济往来,反而跟欧洲竞争粮食出口,选民眼红欧盟的补贴。东部工业区靠俄罗斯天然气和市场,亲俄是自然选择。

拉祖姆科夫中心2021年民调显示,西部78%的人支持欧盟,东部才39%,这差距直接反映在选票上。

亚努科维奇是个反例,但他的亲俄政策最后把自己玩崩了。国际压力和经济需求也推着总统往西走,欧盟的援助和投资不是小数目,哪个总统不想拿?

克拉夫丘克2022年去世,88岁,留下独立遗产。库奇马卷过丑闻,后来搞和平谈判,还在基辅蹦跶。尤先科落选后低调,推历史研究。

亚努科维奇跑俄罗斯,背着叛国罪。波罗申科领党活跃,战时搞援助。泽连斯基还在战火里扛着,成了国际焦点。

乌克兰的未来呢?

战争让地域分歧淡了些,但人口结构的影响还在。国家认同强了,选举格局可能会变,但亲西方这条路,短期内是改不了的。

结语

乌克兰多数总统亲西方,根子在人口结构。西部和中部65%的人口,决定了选票往哪边倒,总统就得往哪边走。

从克拉夫丘克到泽连斯基,选票逻辑没变过。现在战争加码,亲西方的趋势更明显。人口这张牌,硬得很。

0 阅读:34

宇寰谈这个电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