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食品资讯
“希望好吃又东西好的品牌快点打入我们东北来,真是受够了桃李,超市里的别的品牌被它挤压的,几乎就剩它一家了,还贼难吃。”
在一篇剖析桃李面包的公众号文章下方,这条来自辽宁网友的评论,像一记耳光,打得人五味杂陈。要知道,桃李面包正是从辽宁丹东起步,扎根沈阳,是实打实的东北本土品牌。
回溯往昔,桃李面包凭借 28 年的拼搏,实现了从东北小作坊到 “中国面包第一股” 的华丽逆袭。2015 年成功登陆 A 股后,巅峰时期市值一度突破 450 亿元。
时过境迁,如今的桃李面包风光不再。其增长态势戛然而止,2024 年营收大幅缩水近 7 亿。不仅核心产品市场表现乏力,东北大本营营收持续下滑,南方市场更是深陷亏损泥沼,遭遇严重的 “中年危机”。

复盘桃李面包 2024 年财报,经营危机暴露无遗。当年,公司总营业收入为 60.87 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减少 6.72 亿元,同比下滑 9.93%,这是自 2015 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利润层面,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9.05%,降至 5.22 亿元。
东北地区作为桃李面包的发家之地,长期以来在公司营收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营收占比一度高达 40%。
但近两年来,桃李面包在东北地区面临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营收连续两年下滑。2023 年,东北地区营收同比下滑 2.25%,到了 2024 年,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营收减少近 4.2 亿元,同比下降 14.77%。

桃李面包2024财报
在加速拓展南方市场的进程中,桃李面包同样举步维艰。
2024年,华南市场成为重灾区,营收大幅下滑 25.79%,毛利率更是低至 1.6%。海南桃李、东莞桃李、广西桃李在 2024 年合计亏损超过 2892 万元,海南桃李甚至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这些子公司的持续亏损,严重拖累了公司在南方市场的整体业绩。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桃李面包选择去南方抢市场是一个错误的战略决策:“华南地区的蛋糕和烘焙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最早入局者是嘉顿和曼可顿等品牌,与他们相比,桃李面包没有优势。另外,桃李面包中低端的定位和产品质量难以与上述品牌竞争,导致桃李面包在华南等较发达的市场难以拓局。”

从市场环境来看,桃李面包对传统商超渠道的依赖程度过高,其超 30 万销售终端中,85% 依赖传统商超。
然而,近年来,永辉、家乐福等大型商超纷纷陷入经营困境,关店潮频发,这对桃李面包的销售造成了严重冲击。尽管公司成立了电商事业部,试图开拓线上渠道,但电商业务的营收数据至今未披露,线上渠道的拓展成效存疑。
此外,如今的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 M 型格局,高端市场以消费溢价为特点,下沉市场则主打性价比,二者增长势头强劲,而处于中间位置的市场正在逐渐变小。
桃李面包主要针对中端市场消费群体,其产品既无法凭借高溢价进入品质消费和伴手礼市场,又在性价比方面难以与果腹类基础食品竞争。

与此同时,同行的竞争挤压让短保面包赛道愈发拥挤。
欧睿信息咨询 (上海) 有限公司 2023 年统计数据显示,桃李面包短保面包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但随着达利食品、盼盼食品、曼可顿、嘉顿等品牌纷纷布局短保产品,短保面包市场迅速进入红海竞争阶段。
此外,便利店鲜食、现烤面包等新兴业态凭借新鲜口感和优质体验,分流了短保面包的市场需求。大润发、胖东来、盒马、山姆等商超推出的自营烘焙食品,也对桃李面包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挤压。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桃李面包难以摆脱的负面标签。
2023 年,因网友爆料面包中吃出疑似 “刀片” 异物,桃李面包登上热搜。2024 年,又有消费者在面包中吃出疑似人类 “牙齿” 的异物,面对这一情况,桃李面包仅提出支付 200 元 “感谢费”,此举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桃李面包的投诉数量持续攀升,历史累计投诉达 550 条。消费者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质期内产品霉变、混入苍蝇等异物,这暴露出公司生产环节可能存在卫生管控漏洞。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桃李面包的投诉
在产品研发方面,桃李面包同样备受诟病。财报显示,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仅 2297 万元,同比下降 32%。研发投入的减少,导致产品创新滞后,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口味需求,进一步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作为曾经的烘焙行业巨头,桃李面包也在积极探索年轻化转型路径。
2024 年,公司推出了豆沙圈面包、豆沙小饼面包、嘿黑黑面包、拉丝面包和爆浆面包等一系列新产品,以顺应消费习惯和潮流的变化。
在新零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桃李面包以 O2O 模式为突破口,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深化合作,通过社区团购和即时配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如今,桃李面包陷入南北市场失衡的困局,其发展历程为整个烘焙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虽然,如今陷入南北失衡的困局,桃李面包的经历依旧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毕竟,当东北老铁都开始嫌弃桃李面包,意味着传统品牌到了必须革新的时刻。从渠道、产品到用户运营,桃李的每一步转型都需打破、重塑。这场自救之战,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死,更将重新定义短保面包行业的竞争规则。
不但贵,还难吃。关键添加那么多东西没算钱,不想占便宜,所以不买了。
吃不起呀,那么一小块,夸张点儿说,刚够填牙缝儿,就近四块钱啦。把东北当纽约呢吧?
添加剂多,我本人不买
在超市门口摆着,估计能摆到过期。
我经常买,超市里的成品面包我都是买桃李的。
会不会是吃不起了
社区团购挤压渠道,死循环
股价一涨,就套现!神马东西呢
我乐吃[点赞]
价格稍贵,但主要原因感觉还是因为难吃……以前那个桃李汉堡我真的很爱,但是现在都看不到了,然后新出的巧克力牛角包和那个巧克力味的蛋糕,甜的能把人齁死,后来又网购了新出的说童年回忆的火腿沙拉酱面包,也很难吃,面包坯仿佛死面疙瘩,沙拉酱和火腿一言难尽。其实我感觉东北地区的人大部分对桃李应该还是有感情的,不过作为食品,难吃是原罪[捂脸哭]
又贵又难吃,吃一次,品尝了,然后见到就走,宁可吃纯碱馒头。
纯粹圈钱的,没任何技术含量
树大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