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缔造“盛世”却埋下隐患,他到底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历史那堆事儿 2025-04-24 18:15:04

嘿,各位历史爱好者们!今天咱要来好好唠唠一位在中国历史上超有名气的皇帝,他就是乾隆帝,这位可是被称作承前启后的盛世英主呢。乾隆出生于1711年,全名叫爱新觉罗・弘历,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他从1735年到1795年在位,死后庙号是“清高宗”,谥号“纯皇帝”,大家都习惯叫他乾隆皇帝。

乾隆小时候那可聪明得不得了,能文能武,行事那叫一个有手段,恩威并施,才干突出得很。他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都特别喜欢他,康熙还特意给他挑选特别好的老师,从各个方面培养他。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的时候,乾隆就被用“秘建皇储”的方式立为皇太子啦。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乾隆顺顺利利地继承了皇位。

乾隆一上位,就接着康熙和雍正传下来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不过他也没光吃老本,还搞了一系列新招,让清朝的统治更稳固,社会经济也能往前发展。在政治上,他实行“宽严相济”的政策,实实在在地让国家富足起来,还整顿吏治,把各项典章制度都梳理得清清楚楚。他对读书人也挺好,还安抚那些在雍正朝被打击的宗室。经济方面呢,他鼓励大家去开垦荒地,大力兴修水利,让农业和商业都能蓬勃发展。文化上,他带头倡导诗文书画,组织一帮人考订史书,编著国史图志。这么一改革整顿,君主专制可算是空前加强了,中央集权都达到顶峰了。那时候全国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清朝的国力也达到了最牛的时候。

清朝那时候,边疆老是不太平,叛乱一个接一个。乾隆一即位,就把治理边疆当成朝政的头等大事。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以前就跟清王朝对着干,被康熙给收拾了。他儿子噶尔丹策零接着统领部落,在西北势力还是特别大,新疆、西藏、青海这些地方都在他控制之下。乾隆那时候,噶尔丹策零又煽动少数民族叛乱。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一咬牙,亲自带着大军去平叛。乾隆的军队一到,准噶尔部好多人都投降了,清军轻轻松松就进了伊犁。后来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的支持下,把逃到南疆的叛乱首领达瓦齐给抓住了。乾隆这人还挺大气,不但赦免了达瓦齐的罪行,还封他做亲王,让他留在京城住着。准噶尔部刚平定,维吾尔族首领大和卓、小和卓又不安分了,煽动维族各部起来反清。乾隆又派兵镇压,打了三年,终于把这场叛乱给平息了,大、小和卓只能逃亡国外。乾隆在新疆设置了伊犁将军,还在喀什等地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这些职位。同时,他还减免赋税,给当地老百姓减轻负担。从这以后,西北1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稳稳当当地归清王朝统治了。

雍正那时候,苗疆(就是现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一带)发生大规模苗乱,雍正帝派兵去平乱,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到他驾崩,这事儿都没解决。乾隆刚即位,就把扭转苗疆形势当成最着急的事儿,马上就开始部署。他派了三路大军去清剿,结果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当地的苗乱彻底平定了。乾隆心里明白,苗疆叛乱是因为官逼民反,要想苗疆永远安定,就得先把苗族人心给收买了。于是他采取了好几个办法,像免除苗赋,尊重苗俗,实行屯田,选任官吏等等。这么一弄,苗疆基本上就安定下来了。

西藏在清朝也是个边疆不安定因素。当地统治者想尽各种办法,欺压少数民族人民,还跟清朝对抗。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乾隆先后对大小金川用兵,这仗打了快30年,花了7000万两银子,最后终于胜利了,把叛乱的藏民都收服了。乾隆不太赞成老对西藏用兵,他坚持让达赖喇嘛管理西藏的政策。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就是现在的尼泊尔)跑来进犯西藏,烧杀抢掠,干尽坏事。乾隆马上派军队迎击,把廓尔喀人赶出了西藏。后来,乾隆和达赖、班禅一起制定了著名的《钦定西藏章程》。这里面规定设驻藏大臣,专门督办藏内事务;在西藏驻军,保证西藏边境安全;实行免税政策,废止差役,减轻农牧民负担;还改革地方币制和贸易,让西藏经济和贸易能繁荣发展起来。《钦定西藏章程》在西藏历史上那可是个划时代的文件,有人说从这以后,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就“进入全盛时期”了。

乾隆在祖宗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开拓了中国的疆域版图,把中华多民族统一维护得好好的。乾隆那时候,中国领土东边到大海,西边到葱岭,南边到达曾母暗沙,北边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达到1310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历代里排第二,要是论实际控制面积,那可是历代之首。而且啊,清乾隆时人口都突破3亿大关了。乾隆帝还接着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让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联系更紧密,这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间交往和融合,作用可大了。总之,在乾隆朝,中国变成了一个疆域广大的多民族国家。

乾隆帝这人艺术才能也挺厉害,书画诗文都很精通。他在位的时候,大力提倡文化,选拔有才能的人,修正史书,组织编纂书籍,让清朝文化达到了繁荣的鼎盛期。乾隆亲自操持,好多学者一起纂修的《四库全书》,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四库全书》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花了9年时间才成书。整套丛书分成经、史、子、集四部,44类,一共收了3503种书、79337卷、36304册,差不多有230万页,大概8亿字。从先秦到清朝乾隆之前大部分重要古籍都收录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都涵盖了,给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特别完善的文献资料。不过呢,乾隆帝虽然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可在文化方面也搞了很严厉的专制,最明显的就是大兴文字狱。乾隆帝时期文字狱的数量、持续时间、受株连人数,在中国历朝历代里都是最多的,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乾隆的宠臣沈德潜,就因为写了《咏黑牡丹》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就被说成大逆不道。那时候沈德潜都死了,结果还是被“革其职,夺其名,扑其碑,毁其祠,碎其尸”。还有文人胡中藻,写了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就觉得他是在诽谤清朝,把胡中藻灭了族。有人统计,乾隆时期文字狱有130多起,其中47起案犯被判处死刑,受牵连的人就更多了。文字狱把中国人的思想都禁锢住了,那时候思想和文化上,简直就是万马齐喑。

乾隆执政的时候,在北京及京畿一带使劲儿兴建、维修皇家宫殿园林,像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颐和园、圆明三园、避暑山庄等等。这些皇家园林可都是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代表,在园林艺术史上那就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可惜圆明园后来被英法联军给焚毁了,不过其他好多都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乾隆执政60年,他做的事总体上在当时和后世都得到了肯定,在老百姓心里,他一直是个明君形象。但他政策上也有不少错误,可不能忽视。那时候西方世界正发生历史性、跨时代的巨大变化,清朝却啥都不知道,还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整天沉浸在“康乾盛世”的美梦里。马嘎尔尼的中国行记里,可把当时清王朝狠狠地讽刺了一番,乾隆作为最高统治者,这责任可推脱不了。

乾隆在位后期,特别重用和珅,结果弄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案。这一来,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得不行,各地农民起义也是频繁爆发。和珅被抄家的时候,家产总额居然达到9亿两白银,比鸦片战争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赔款总额都多,民间还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乾隆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那知名度相当高,文治武功方面都有不小成就,这也让他特别自负,晚年还自称“十全老人”,老跟人夸耀自己的功绩。可实际上,那时候清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国内各种危机潜伏着,随时可能爆发。国际上呢,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早就不是啥“天朝”了,就是个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从乾隆中期开始,清王朝就走向衰弱了,到乾隆末期,热热闹闹的“康乾盛世”已经结束,清王朝就像一座马上要倒塌的大厦,摇摇欲坠,根本撑不住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