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中箭真相:托塔天王究竟是谁,为什么是东溪村保正?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3-31 14:32:40

《水浒传》有一桩疑案,那就是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写的晁盖中箭,这一箭究竟是谁射的。这支箭上有“史文恭”的名字,绝大多数读者认为,晁天王是史文恭用药箭射杀的。但也有一部分读者,射晁盖者不是史文恭,晁天王也不是死于毒箭,而是拔箭时有人下毒而殁。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这支箭既是史文恭射的,也是梁山好汉射的。致晁盖于死地的不是箭伤,而是敷箭伤的金枪药上涂抹了毒药。

施耐庵把晁盖中箭的情节写得非常模糊,以至于成了一宗聚讼纷纭的水浒疑案。那么,《水浒传》这样写晁盖之死,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呢?

《水浒传》究竟写的是什么,施耐庵又会是谁呢?

施耐庵绝不是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的施彦端,而是亲历大明靖难之役的见证者,书中以大量的细节揭秘了被永乐皇帝抹掉的历史真相,其中,建文帝之死便是书中最大的“机密”之一。此“机密”在清河县,是被武松打晕的“本处机密”。“机密”只是晕了,“机密”没死,就隐藏在《水浒传》中。

在很多文章以及与读者朋友交流时,我反复引用伪“施耐庵墓志”揭露了民国“施耐庵”造假案,铁证《水浒传》的作者绝不是死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这里不再重复有关“施耐庵”的考辩,只讲其中一点。

伪墓志说,施耐庵著述颇丰,其中写了《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一直到万历十九年(1591年)还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只是在书口处刻了“全像三国演义”六个字,书名还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或者《三国志传演义》。

明末清朝时,毛纶父子篡改原著,改书名为《三国演义》。

《三遂平妖传》是冯梦龙改写扩写署名罗贯中的《平妖传》,在续书中增补了诸葛遂智、马遂、李遂“三遂”而改的书名。原著写得非常精彩,可惜到第十一回时就被冯梦龙魔改了。冯梦龙篡改扩写原著,《三遂平妖传》这个书名最早不会超过万历十二年(冯梦龙出生)。

仅从这两个书名辨别,这个“施彦端”就是伪造的,造假者极其拙劣,基本文学常识都不懂,却被我们奉为圭臬,竟然是这个假施耐庵写了一部伟大的名著。

揭掉了伪施耐庵的假面具,《水浒传》的真相才会大白于天下,施耐庵真正写的是大明藩镇之乱,以朱元璋“开封”诸子,“孙立”削藩而引发的靖难之役,寓意“封建必亡”。

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封”,大明第一次“封建诸子”。这就是以嘉祐三年“洪太尉误走妖魔”隐写的“朱温(瘟)”,也就是祸及江南即大明二都的那场瘟疫。

开篇引首与第二回以故意遗漏真宗,以及颠倒北宋皇位传承隐写朱元璋、朱棣两度“孙立”,因而,梁山地煞前三名是“朱皇孙”,第四名便是宣赞。朱允炆、朱瞻基都是“孙立”、“朱皇孙”,都遭遇了叔叔夺位。

简而言之,《水浒传》隐写的是大明封藩、孙立、削藩、靖难之役、永乐迁都等等大明历史。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之中解读“晁盖中箭”,其中的真相也就不难揭开了。

晁盖为什么是东溪村保正,东溪村写的是哪里?

第十四回书,晁盖出场,书中写道:“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

东溪村是郓城县的一个村,写的是哪里呢?晁盖的出场,与郓城县令时文彬有关。那日,时文彬派朱仝、雷横“一个出西门,一个出东门,分投巡捕”贼人。时县令要求他们打卡:“体知东溪村山上有株大红叶树,别处皆无,你们众人采几片来县里呈纳,方表你们曾巡到那里。”

“红叶”指的是南京栖霞山,也就是说,郓城县东溪村隐写的是大明都城。为什么呢?

郓城之“鄆”以其中所藏之“申”隐写建于戊申年之大明,鄆之“軍邑”便是大明都城。《水浒传》借北宋末年宋江太行山聚义以写大明“水浒”,“水浒”的寓意首先是“洪武”,书中所藏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淫水即洪水。大明金陵皇城建在燕雀湖上,永乐迁都于北方水地,这都是“水浒”。书中所写的“州”即“水中可居者”,还是“水浒”。所以梁山是水寨,在水泊之中。

梁山,实写的是燕国“奕奕梁山”,永乐皇帝封燕王,燕藩与永乐都城就在梁山之东,所以是“山东梁山”。梁山,即今之石景山,也是《水浒传》“景阳冈”之一“景”。历史真实中,宋江不是在现在的山东梁山聚义,而是在太行山梁山泺聚齐了三十六人,施耐庵是点化的太行山梁山泺借指大明燕藩。

东溪村之“東”也有“申”,是“申木”重叠,木,就指的是朱明“水木火土金”五德字辈的木字辈,也就是朱棣。

“溪”也是水浒,拆开是水奚,“豚生三月,腹豯豯皃。古奚、豯通用。”奚,就是朱(猪)。村,写作“邨”,豚邑。

“东溪村”隐写的是大明都城,晁盖是东溪村的保正,那他就是大明皇帝。晁,兆日,日将出于东方的意思。“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故事中有一首赞诗,其中写道:“金鸡三唱,唤佳人傅粉施朱”,点化了朱元璋《金鸡报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这是“晁”的隐写寓意。

盖,为帝车之伞盖。晁天王梦七星聚义,《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斗为帝车”。

保,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洪武三年“开封”时的“保抱抱王”,当时,朱梓、朱檀等尚在襁褓之中,需要有人抱着才能完成封藩大典,所以是“保抱抱王”。保正之“保”就隐写的大明封藩,正,君也,在“开封”九大皇子藩王中,就出了朱棣这样一个君主。

晁盖的绰号为何是托塔天王,西溪村又写的是哪里?

书中继续写道:

郓城县管下东门外有两个村坊,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只隔着一条大溪。当初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在溪里,无可奈何。忽一日,有个僧人经过,村中人备细说知此事,僧人指个去处,教用青石凿个宝塔,放于所在,镇住溪边。其时西溪村的鬼,都赶过东溪村来。那时晁盖得知了,大怒。从这里走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

这一段描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太祖)常遘疾,抱之佛寺,寺无僧,复抱归,见室东檐下一僧面壁坐,顾仁祖曰:来。乃以手抚摩上顶。旦日,疾遂愈。后复疾,仁祖念前梦之异,欲俾从释氏,不果,既而徙居钟离之西乡,后迁太平乡之孤庄村。”

朱元璋家“濠之钟离东乡人也”,东乡即东溪村,西乡即西溪村,朱元璋因为“佛”而迁居。

石,指的是石头城,是“豕”的谐音。施耐庵的“施”就谐音“石”,耐,是有罪免死的意思,庵,豕屋,也就是猪圈,此人是朱家一个被圈禁的藩王。“青石宝塔”寓意大明太祖的宝玺,晁盖夺青石宝塔,寓意大明藩王夺位。

“鬼”在书中还谐音圭、龟,等。圭,指的是朱元璋以阗宝玉所制一玺一圭中的“圭”,象征大明“祖考”,也是皇帝传位的信物,朱棣就是因为梦见太祖授圭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误走妖魔的洪太尉名洪信,就是大明太祖——这件事,下一篇文章再讲。

龟,指的是燕王朱棣,因封在玄武之地,朱棣便以玄武大帝转世自称,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朱棣把自己描述为“首戴一龟”的形象,要夺朱元璋手中的“真人服”,也就是黄袍。

鬼,又是鬼脸儿,寓意朱允炆被朱棣烧成了鬼脸儿、没面目、焦挺。

因夺塔而得绰号“托塔天王”,但托塔天王是手中托塔,不是夺塔。“托塔天王”借用的是《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的毗沙门天王,说的是唐玄宗天宝元年时,观音菩萨指示玄宗请毗沙门天王解安西城之围。毗沙门天王于是显圣城北门楼,一只金鼠咬断敌军弓弦,解了重围。因此,晁盖智取生辰纲,必定有一只白鼠相助,那就是白日鼠白胜。

这里,又借了唐玄宗的“玄”以隐写永乐皇帝。

讲清楚了“托塔天王晁盖”的隐喻,那么,究竟是谁在曾头市射了晁盖一箭,这桩“水浒疑案”就不难破案了。欲知其祥,且看下一篇文章分解。

0 阅读:0

绿野萍踪文化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