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很多人一听到高血压,第一反应就是吃药控制,但其实,饮食管理同样重要。

如果不注意吃的东西,血压波动大,血管长期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脑出血这样的严重后果。
我在门诊接诊过不少这样的病人,原本血压控制得还不错,结果因为饮食不当,血压飙升,引发脑出血,甚至留下了不可逆的后遗症。
所以,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有高血压的人,哪些食物要尽量少吃,早点知道早点受益。
第一,少吃高盐食物,特别是腌制食品。
盐吃多了,身体里的钠离子增加,会导致血容量上升,血管压力变大,血压也随之升高。

很多高血压患者觉得自己已经很注意少放盐了,但实际上,隐形盐才是更大的问题,比如腌菜、咸鱼、香肠、火腿、泡菜、酱菜这些,钠含量都非常高。
我有一个病人,60多岁,血压一直控制得不错,就是特别喜欢吃咸菜。
他觉得自己吃饭口味清淡,炒菜少放盐,但每天早晨都要来一小碟咸菜,觉得这样才有味道。结果有一天清晨,他突发剧烈头痛,送到医院一查,脑出血了。
当时才知道,他每天吃的那点咸菜,钠含量比他炒菜放的盐还要多!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高血压患者真的要特别注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食物。
第二,少吃高脂肪食物,特别是动物内脏和肥肉。

血管就像水管,油脂过多,容易让水管里积满垃圾,导致血管变硬、变窄,血流受阻,血压升高。而且,脂肪摄入过多还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很多人觉得,偶尔吃点肥肉、动物内脏没关系,但其实,这些食物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长期吃下来,血管壁上的脂肪斑块会越来越多,血管脆性增加,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就可能导致血管破裂。
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也爱吃烧烤,尤其是烤肥肠、烤羊腰子这些,觉得特别香。但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体检发现血脂升高,才意识到不能再这么吃了。
很多时候,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积累出来的,等到身体出了问题才后悔就晚了。
第三,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特别是甜饮料和精制碳水。

很多人觉得,糖和高血压没关系,其实不然。长期摄入过多糖分,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而代谢综合征和高血压密切相关。
尤其是那些天天喝甜饮料、吃蛋糕、爱吃米饭面条的人,血糖波动大,血压也容易不稳定。
有研究发现,长期高糖饮食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弹性变差,增加出血风险。
我遇到过一个4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特别喜欢喝奶茶,每天至少一杯。结果几年下来,血管硬化明显,血压控制得很差,后来查出糖尿病前期,医生一分析,主要就是因为长期高糖饮食造成的。
所以,戒掉甜饮料,不仅对控制血压有好处,对整体健康也很重要。

第四,少喝酒,尤其是高度白酒。
有些人觉得,喝点酒能活血,对血管好,其实这是个误区。酒精会导致血管短暂扩张,血压下降,但过一会儿,反射性收缩就会让血压反弹得更高。
而且,长期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让血管更脆、更容易破裂。
我见过一个病人,50多岁,平时血压控制得还行,但有一天喝了半斤白酒,第二天一早起床突然头晕,摔倒在地,送到医院一查,脑出血了。后来回顾病史,发现他当天喝完酒后,脸通红,心跳加快,血压明显升高,结果晚上睡觉时血压波动过大,导致血管破裂。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酒精对血压的影响是很剧烈的,尤其是高度白酒,能不喝就不喝。

第五,少吃高嘌呤食物,避免痛风加重血压波动。
很多高血压患者同时还患有痛风,而高嘌呤食物(比如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啤酒)会诱发痛风发作,痛风发作时,身体会释放大量炎性因子,这些因子会进一步损伤血管,加剧血压波动,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只是偶尔吃点海鲜、喝点啤酒,应该没关系,但其实,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本来就高,一旦饮食不当,尿酸骤然升高,血管受到的压力也会增加。
高血压+痛风是一个很危险的组合,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控制好这两者,最终导致中风或脑出血。
所以,如果你有高血压,饮食真的不能随便。看似普通的食物,可能就是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些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血压高一点没关系,但问题是,血管的损伤是长期积累的,等到血管破裂的那一刻,就悔之晚矣。
如果你已经有高血压,建议日常饮食尽量做到:清淡饮食,控制盐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戒酒戒烟,适量运动。

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实际上才是保护血管、预防脑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希望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能重视饮食管理,别让自己辛辛苦苦吃药控制的血压,因为一顿饭就前功尽弃。
血管只有一套,保护好了,才能享受更长久的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联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