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电影《哪吒2》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随之而来的却是部分“黑粉”的强烈反对。这些人无论通过什么手段,都要打压这部电影的热度。

最近,一位自称北大毕业的宝妈站出来,公开呼吁网友抵制《哪吒2》。她的言论不仅遭到了广泛的质疑,甚至还揭露出了一场有组织的抵制行动。这位所谓的“北大宝妈”在网上发布了一条视频,直言《哪吒2》不适合孩子观看,认为这部电影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

她认为电影中哪吒自我意识过强,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梦想,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主角”。她的这些话很快引发了网友的激烈反应,许多人认为她的观点不仅过于保守,而且有些偏激。网友们纷纷质疑她的立场,有人指出她不过是借着“北大”和“哪吒”的话题炒作。

有人曝光了一个隐藏的黑粉群聊记录。群聊中,成员们讨论了如何通过恶意捧杀和网络攻击等方式,进一步抹黑《哪吒2》。他们的做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电影内容挑刺,而是开始采用更为阴险的手段捧杀。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不仅攻击电影本身,还抬高电影与国外电影的对立,制造虚假的话题对立,并试图借此达成自己的目的。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黑粉团体”似乎早已形成了有组织的网络,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加剧舆论对《哪吒2》的抵制。

有些人还试图利用该话题增加自身的曝光度,有的黑粉改名换姓,背后操作着一场“网络暴力”行动。尤其是当这位宝妈再次发布视频回应时,她不仅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还公开讽刺网友“心中有屎”,并试图借此赢得支持。

随着“黑粉”行动的曝光,这场舆论战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许多网友开始质疑这些人的动机,认为他们不过是在背后做文章、制造噱头。对于一个成功的电影来说,抵制和黑粉的声音只会让电影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也让公众看清了这些背后操作的“黑暗面”。

随着网络舆论的逐渐发酵,北大宝妈的账号被封,原本一度火爆的言论也迅速冷却。人们反思,在网络世界里,似乎总有一些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踩低别人来提升自己。对于《哪吒2》的支持者而言,这样的反击不仅没有影响电影的热度,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抵制行动背后的动机和手段。

这一事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电影界,更多的是让人们对网络舆论和公众人物的言论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在这个信息时代,如何辨别真假、如何看待网络暴力,已经成为了每个网络用户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场舆论的战争中,究竟是谁在操控这股网络力量?他们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在未来,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网络抵制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