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一段女子在香港茶餐厅用普通话点餐疑似遭歧视的视频在网络迅速传播,掀起轩然大波,大家纷纷指责香港存在的语言歧视现象。

随着涉事餐厅完整视频流出,事情似乎另有隐情。起初的视频里,女子用普通话向服务员询问菜单,第一个服务员只是用眼神示意并指了指方向,放下菜单后便匆匆离开。第二位服务员面对女子对特色菜品的疑惑,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

女子进一步询问菜品味道、店里客流量以及饮品相关情况时,服务员竟称“我不吃这东西,我不知道好不好吃”,态度十分敷衍,这让众多网友坚信女子遭遇了因普通话而产生的歧视。一位大陆网红曾挑战在香港一天只说普通话,在酒店,粤语询问押金只需500港元,普通话询问被要求翻倍。

外币兑换时,正常汇率1:0.86,用普通话兑换却被按1:1换算 ,买东西时也遭遇各种白眼和不公平对待。还有居住在香港的台湾女生称,去诊所看病用普通话交流,被以医生听不懂为由拒绝治疗。这些事件让很多人笃定香港存在歧视普通话的问题。

涉事餐厅后续曝光的完整视频,呈现出不同的画面。视频显示,当时店内顾客众多,服务员忙得不可开交,整个餐厅弥漫着忙碌的气息。

女子点餐时问题繁杂,询问客流量这类与用餐关联不大的问题,而且在服务员明确告知有饮品且指明方位后,仍反复追问有什么喝的,当服务员询问她想喝什么时,她又答不上来,点餐全程磨磨蹭蹭,自己似乎也没想好到底想吃什么。

这种行为在餐厅繁忙时段,无疑极大地占用了服务员的时间,影响了餐厅的运营效率。事件发酵后,网友看法不一。一部分网友依然坚称香港存在歧视普通话的现象,并举出自己或他人的类似经历作为例证。

另一部分网友则觉得是女子点餐太过拖沓,影响了餐厅正常运营,并非是因为语言问题遭到歧视;还有网友认为香港茶餐厅向来以快节奏服务著称,大家应该理解服务员,毕竟在香港,“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深入人心,茶餐厅需要快速翻台以接待更多客人。

这起事件究竟是单纯的语言歧视,还是顾客与商家在沟通和效率上产生的矛盾,目前尚无定论。但它无疑引发了大众对香港与内地交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后续是否还会有新的进展?事件的真相最终会走向何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