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发布

云海先锋 2025-04-24 11:04:48

4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以下简称“清单”)。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新版清单进一步明确市场准入规则,划清“禁止准入”与“许可准入”边界,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更清晰的投资经营指引。

清单将市场准入事项分为“禁止准入”和“许可准入”两类。在禁止准入领域,明确五类“红线”:

法律与产业政策禁止: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务院决定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限制类项目禁止新建;禁止违规使用“银行”“保险”“金融”等敏感字样开展金融相关经营活动。

生态与安全底线: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区域开展破坏性开发,如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禁止违规开发冰川、围填海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互联网与金融安全:个人及非许可单位不得在互联网发布危险物品信息或从事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违规金融活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禁止网络交易。

文化与教育监管: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投资设立新闻机构,禁止举办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民办学校,严禁商业资本控制公办幼儿园。

公共安全与秩序:禁止生产销售仿真枪、非法运输危险废物,禁止在军事禁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区域开展影响安全的活动。

许可准入事项覆盖农、林、牧、渔、制造业、金融业等21个行业,要求地方政府公开许可依据、流程和时限,确保经营主体“合规进入”。例如:

农业与资源开发:从事农作物种子生产、林木加工、渔业捕捞等需取得相应许可;工商企业超规模流转土地经营权需审批。

制造业与能源:生产药品、医疗器械、民用爆炸物品等需严格资质审核;新建炼油、乙烯等项目需符合国家规划并核准。

服务业与社会事业:设立医疗机构、旅行社、金融机构等需行政许可;从事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需取得相关资质。

清单强调“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地方政府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等统一纳入,不得另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同时,明确信用承诺制度,对未履行承诺的经营主体实施失信惩戒,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协同监管格局。

在衔接机制方面,境内外经营主体统一适用清单规定,境外投资者还需遵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需符合相关特殊管理措施。涉及跨界河流水资源配置、涉外海洋科考等事项,需征求外事部门意见。

新版清单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清单外行业、领域、业务允许各类主体平等进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同时,通过细化禁止和许可事项,为政府监管提供明确依据,有助于防范金融、生态、公共安全等领域风险。

此次修订新增了对新兴领域的规范,如明确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生产经营许可要求,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跨境流动的准入管理,体现了政策对新业态的适应性。随着清单实施,企业投资经营的“负面清单”更加清晰,审批流程更透明,将有力推动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0 阅读:1

云海先锋

简介:不一样的角度,解读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