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对美关税战发出严厉警告之际,2025年4月21日,印度总理莫迪政府突然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加征12%临时关税,尽管印度官方未明确指向中国,但作为其第二大钢铁进口来源国,此举无疑直指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决定正值美国副总统访印之际,印度总理莫迪在敏感节点选择对华“发难”,背后暗流涌动。
这一举动不仅暴露了印度在中美博弈中的投机心态,更将中印经贸合作推至危险边缘,而面对印度的“趁火打劫”,中方则是选择果断亮剑的,以坚决反制捍卫国家利益。
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投机”
在中美双方正因为关税贸易而打的热火朝天,中方对此进行严厉批评以及坚决抵制之际,印度政府却在4月21日,突然进行宣布的对进口钢铁产品加征12%的临时关税,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
虽然印度此次的加征关税措施并没有直接指向中国,但作为印度第二大钢铁进口来源国,此举无疑会对中国的钢铁出口贸易有着一定的影响。
更别提印度政府此次提出加税政策的事件恰逢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的时间,因此印度这样的行动很难不让人进行更多的猜疑,怀疑此次加税政策的出台是对美方的一种示好举措。
近段时间的特朗普政府在政策上选择重启对华关税战的,而印度此时跟进,显然带有明显的政治信号。
莫迪政府这样的行为或许是在试图通过迎合美国,换取在美印贸易谈判中的筹码,甚至谋求更多产业转移和技术支持,以及换取美国在汽车零部件、农产品等领域的关税豁免。
而印度这样的行为,其实不仅是对美国关税政策威胁下的一种妥协,同时也暴露出了印度深层的一种焦虑,如何保护本土产业的发展,以及技术上的外流和经济利益上的重要权衡。
印度钢铁产业长期依赖进口,但近年来产能扩张速度不及需求增长,中国钢铁凭借技术、成本优势大量涌入,挤压本土企业生存空间。
此次加税本质是“以关税筑墙”,为印度钢企争取喘息时间,但专家指出,此举治标不治本,无法解决印度钢铁业竞争力不足的根本问题。
美媒直言,此举是印度“首次重大贸易转变”,凸显其在大国博弈中的“骑墙”心态,同时这也体现出了印度战略目光的短视性。
印度目光的短视
中国五矿集团为印度建造全球最大炼钢高炉,技术合作本应促进双赢,但印度“翻脸式”加税暴露出其“技术引进—关税壁垒”的算计,利用中国技术提升产能后,立即筑墙排斥中国产品,试图将中国市场挤出本土供应链。
尽管印度钢铁产能位居全球前列,但本土企业面临成本上涨、需求波动及低价进口产品冲击的双重压力,塔塔钢铁、金达尔钢铁等头部企业多次呼吁政府干预,以遏制“不公平竞争”。
此次关税主要针对价格敏感的板材、长材等品类,但豁免了不锈钢、高附加值电工钢等产品,旨在平衡产业保护与下游制造业需求。
从短期来看,此次关税的实施确实会让本土企业得益,关税将抬升进口钢材成本,利好塔塔、JSW等本土巨头,尤其是中小钢企得以喘息。
但是从长期来看,若国内产能未实质性提升,那么下游建筑、汽车行业必然会面临着更多的成本传导压力。
印度钢铁业依赖中国铁矿石、炼钢设备等上游供应链,关税壁垒或导致成本飙升,中小钢企反而陷入困境,此外制造业和基建项目因钢铁涨价承压,通胀压力加剧,经济增长前景蒙阴。
更别说印度钢铁产业的技术短板无法靠关税弥补,中国不仅提供廉价钢材,更输出高炉建设、炼钢技术等核心能力,加税将迫使印度企业转向成本更高的替代品,削弱国际竞争力,甚至导致产业链断裂。
特朗普政府正施压盟友构建“反华关税联盟”,印度此次加税或为换取美方关税豁免,尤其是在美印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迎合着美国的战略需求。
中方的应对
加税举措表面是为保护本土企业,实则将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试图以贸易壁垒转移国内矛盾,然而印度钢铁进口中中国占比仅30%,关税难以根本扭转其产业颓势,反而推高下游制造业成本,加剧经济困境。
中国钢铁出口或面临短期压力,但印度市场占中国总出口量不足5%,整体冲击有限,中方已明确表态“绝不轻饶”,或通过稀土资源管控、暂停技术合作、对等关税反制等手段施压。
中印在基建、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或面临审查,印度“中国+1”战略吸引力将大打折扣,同时这也揭露了印度“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虚伪行径,直接削弱其国际道义支持。
印度此次的政策体现了其“老狐狸”式外交平衡,借中美矛盾“左右逢源”,既通过加税向美示好,又宣称关税举措“与美谈判无关”,试图维持在中美间的战略模糊空间。
但其反复无常的外交策略必然会使印度在国际合作中丧失信任,最终或许会同美国一样沦为“不可靠伙伴”,也会引起他国的警惕而减少合作想法。
此次关税行动,与60年前尼赫鲁“联美抗中”的旧剧本如出一辙,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但时代已变,莫迪政府若仍将中国视为威胁而非机遇,终将陷入战略误区。
此次事件本质是新兴经济体在中美博弈中的生存困境缩影,中国以实力捍卫利益的决心不会动摇,但亦将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若印度没有认清楚现在的世界进程,持续充当美“遏华工具”,这不仅会破坏中印关系回暖势头,更可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错失与中国合作的历史机遇。
结语
作为全球钢铁贸易格局的重要参与者,印度此次关税调整既折射出新兴经济体产业升级的阵痛,也凸显了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难题。
但是当莫迪在关税杠杆上玩起平衡术时,需要清醒认识到,在百年变局中,与中国“脱钩”是伪命题,互利共赢才是真出路。
中国既要果断回击,更要保持战略清醒,真正的对手不是邻国,而是自身发展的短板,唯有以实力与智慧应对挑战,才能在大国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中方有决心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纵览新闻
《进口钢铁创9年来新高 印度征收临时关税》——中国青年网
《美关税讹诈不得人心 中方坚定捍卫自身权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