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长征中红军主力部队除了三大方面军这外,还有一支偏师,那就是徐海东领导的红25军。
1927年11月,湖北黄安与麻城的农民发动”黄麻起义“组建工农国民军第七军,后改编为红11军第31师,随后河南商城地区组建了红11军第32师,安徽六霍地区组建了红11军第33师,然后三个师合编为红一军。
1930年11月,红1军与红15军会师合编为红四军,红1军缩编为红10师(28团,29团,30团),红15军缩编为红11师(28团,29团,30团),同时将其余部队编成红12师(34团,36团)
1931年10月,以红10师主力团28团与红11师31团主力团合编为红73师(师长:刘英、政委:吴焕先),同时组建红25军(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红74师与红75师很快组建完成。
红25军序列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辖:红73师(师长:刘英、政委:吴焕先),红74师(师长:徐海东、政委:戴季英),红75师(师长:周希远、政委:高敬亭),
1932年11月,面对国民党的围剿,红四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红73师随主力转移,红74师与红75师因属于新组建的部队,战士不愿意离开当地,吴焕先担任红25军军长,率领红74师与红75师负责留守。
1933年初,红25军被打散,红75师由军长吴焕先率领向鄂东地区突围,红74师由徐海东率领进入皖西地区,随后扩编为红28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高敬亭)。
1934年11月,中央派程子华来到鄂豫皖地区,要求鄂豫皖地区的部队进行行动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于是红28军的主力部队并入红25军参加长征,而红28军由政委高敬亭率领留守皖西地区。
1934年11月11日,红25军在罗山县殷家湾和何家冲进行整编撤销师一级编制,军直辖四个团,
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下辖:第223团(团长:张忠发,政委:赵凌波),第224团(团长:叶光宏,政委:郭述申),第224团(团长:于祠远,政委:张明先),手枪团(团长:杜本润,政委:宋国兴)
1935年9月到达陕北苏区,红25军与陕北的红26军和红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后编入红1方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
1955年授衔时,对红25军进行了特殊的照顾,因为红25军长征中采用军直辖团的编制,无法对标55年授衔上将标准是长征前红军师级干部。同时红25军长征打的很是惨烈,红25军的团级干部都换了好几次。
长征中红25军牺牲的团长:
第223团:张忠发1935年8月牺牲,方炳仁1935年9月牺牲,
第224团:叶光宏1934年12月牺牲(第224团在团长叶光宏牺牲后撤销建制),
第225团:于祠远1935年1月牺牲,李发春1935年9月牺牲,张成毅1935年9月牺牲,周益华1935年9月牺牲,
手枪团:杜本润1935年9月牺牲
红25军共出97位开国将领包括:1名大将、2名上将、6名中将和88名少将,其中红25军的上将韩先楚长征前只是红25军224团营长,上将刘震只是红25军225团1营1连指导员。
唯一一支长征后兵力增加的队伍。这支队伍的长征战斗履历,充分解释了主观能动性这个词。
生生不息呀,如雨后春笋[100]
高敬亭可惜了
幸亏韩先楚和刘震在这个红25军踏上长征路,韩先楚就是开挂般的将领,常胜将军。
难怪多数人不认识,牺牲很早
5000大洋
红军的一面旗帜[赞][赞][赞]
牺牲最高是25军政委吴焕先,突围时候牺牲的
第39集团军的前身
不单单是5000大洋! 在中央红军到陕北 已经是人困马乏。而此时 老蒋调张学良的东北军在一边挟制西北军一边围困延安! 所以此时陕北的仗 前前后后都是徐海东在打 !
最高的光荣刘华清上将就出之25军。
反客为主
中央红军长征每牺牲三人就有一个是吉安籍的,代价太大了。
可惜吴焕先了,要不然至少大将
5000大洋,还有就是稳定陕北基地,欢迎中央红军到来。
红25军在我的家乡出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