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三则:胡大婆,王重礼,李章武

志怪细细谈 2025-04-29 04:01:24

胡大婆

牛世基在一座山庙中读书,夜间有人敲门说:“胡三婆拜访。”开门后进来一个老太婆,她对牛世基说:“我是东海龙王的姑姑,上天因为龙王功德深厚,要给他立一座丰碑,拜托你起草碑文。”牛世基惊疑不定,找借口推辞。

老太婆说:“我人微言轻,当让我家二婆来对你说。”胡三婆走后,马上又来了一个更老的妇人。老妇自称胡二婆,说道:“为什么还不动笔?我家大婆要是来了的话可对你不利,她是个脾气暴躁的人。”牛世基还是不动。

忽然一阵冷风扑面,二婆消失,出现一个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的老太婆。她自称胡大婆,声色俱厉呵斥道:“两个妹妹找你写碑文,为什么不答应?如今白螭石的碑已经做好,子阳大人也题写了碑额,再不动笔,就将你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牛世基开始害怕,拿起纸笔准备书写。他的仆人是个勇猛的人,听到动静拿着棍子赶过来,大喝一声:“哪来的鬼怪,胆敢纠缠人!”说着照胡大婆腿上打了一棍。老太婆反手格挡,说道:“好,好,你等着,我马上召唤孙骠骑治理你。”

随即空中有声音说:“韩愈,李白等都在地下,让谁写不行,非让这个不懂事的小子来写。打伤胡大婆,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接着一个将军打扮的人出现,院子里也冒出一大队骑兵。将军说:“我就是孙骠骑,仆人自有处置,秀才也脱不了干系。”

两个兵丁上前,按倒牛世基,在他脸上刺了个“囚”字,仆人倒地而死。

将军与胡大婆消失后,牛世基对镜子看到脸上的囚字,觉得一生毁于一旦,想要自尽。庙里的和尚闻听赶来,劝道:“这必是山中精魅作祟,秀才何不上奏于天?”牛世基刚拿起笔,脸上的字消失了,但仆人没醒过来。《类说》

王重礼

唐太和年间,湖城县尉因病离职,阌乡县主簿沈某暂代其职。沈某来到湖城的当天就生了小病,躺在公署里。

傍晚时有个人走过来,围着他的床走了一圈。昏暗中,沈某以为是接待他的小吏雷忠顺,就坐起来打招呼。来人说道:“我不是雷忠顺,我是王重礼。”沈某问道:“你是哪里人?到这为了何事?”

王重礼说:“小的本是江淮贫人,前月给人佣工到湖城,死于此地,无人祭奠贫寒交加,今日前来是求官人赐食的。”沈某答应,问他如何祭奠,王重礼说在驿站中设酒食烧香烛即可。

见对方站在床前不走,沈某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王重礼恭敬答道:“小的受大人恩惠无以为报,这里有妖魅出没,特在这里保护大人安全。”接着他介绍说:“这里妖鬼很多,最常出没的叫蜜陀僧,十八九岁的少女模样。还有敬寡妇,王嫂子等。不管是哪个妖鬼,都不要与之对答。”沈某点头。

二更时分,西墙角果然走出一个明丽少女,十七八岁的模样。少女仪态万千,含笑对沈某施礼,说道:“秋夜寂寥,月明风清,郎君为何把自己囚禁于此?”见沈某不动,少女又说:“大好时光不饮美酒,辜负了这般美好的岁月。”沈某还是不言不动。少女徘徊良久,隐入西墙角。

不一会儿,又有一个少妇从东墙下出来,白衣白簪,容貌美丽。少妇对着北墙说:“王家阿嫂为何还不来?”话音落地,又出现一个穿红衣服的中年女子。两个女子步态妖娆,在床前走了两圈,看沈某不动,又去了院子,过了一会儿消失不见。

王重礼请辞,沈某说:“不知是否还有妖怪,再停留片刻吧!”王重礼答应。

到了四更天,从房梁上慢慢降下来一个狰狞怪物,一丈多高,手里拿着三个骷髅,像耍杂技一样扔起接住。王重礼说:“快用枕头打他!”沈某扔出枕头,怪物倒地,三个骷髅四下骨碌开去。怪物起身捡起骷髅消失不见,王重礼也不见了。

天亮后,沈某安排人去驿站摆酒食,烧纸帛,又烧了一套纸衣服,一顶纸帽子。夜里梦到王重礼来谢,他又嘱咐沈某:“要小心提防密陀僧,其余妖怪不足为惧。”

此后,那个少女不时出现,但沈某抗住了诱惑,始终没受到伤害。不久,新任县尉到来,沈某回了阌乡县,再也没见到那些妖怪。《博异志》

李章武

唐朝贞元年间,离皇宫不远的十字街有一座小宅,因为闹鬼被主人废弃。当时东平军的军士为了贺岁准备外出打猎,有五六十人带着鹰犬在这里暂住,一直没见有什么异常。

有一天,进士李章武上朝的时候,把马暂时拴在小宅院子里。他下朝归来,军士们都外出不在,只见一个老汉佝偻身形坐在台阶上,穿着黑色的衣服,两眼通红有泪。

李章武正在诧异,又有一个穿白上衣黄裙子的老妇从屋里走出来。老妇人挑着两个竹筐,筐里是些碎骨头。老汉招呼道:“四娘子要去哪里?”老妇人说:“高八丈万福,最近这里太吵闹,我要搬走了。”

李章武仔细看去,只见老妇人头上的簪子是一根人的肋骨,他知道看见了鬼怪,赶快牵马离开。《太平广记》

1 阅读:37
评论列表

志怪细细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