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身边是不是有不少朋友一直在抱怨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通货膨胀确实是个问题,但真要说贬值速度,现金可能还排不上前三。
放眼望去,这几年国内有三样东西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贬值,许多人还浑然不觉,继续大把投入。
钱包已经瘦了,别再往这些贬值快车道上冲了。
01房子:从"稳赚不赔"到"高危资产"
李先生两年前高杠杆买了套市区新房,首付30万,贷款120万。谁知半年后公司裁员,他失业在家,还贷压力山大。
没想到雪上加霜的是,他当初买的小区最近新开的楼盘直接降价20%,二手房更是无人问津。李先生急需用钱只能忍痛割肉,比购入价低了30%才勉强卖出,不仅本金亏光,还倒欠银行一大笔钱。
这已经不是个例了。从2020年到现在,全国多个城市二手房交易价格指数累计下降15%-25%,有的热点城市降幅更大。
房子成了高危资产,曾经"买房靠炒、炒房致富"的神话正在破灭。那些还在劝你"买房子肯定不会错"的人,要么是真不懂,要么就是想把自己的包袱甩给你。
未来三年,随着供需关系持续变化,除了少数核心区域,大部分房产很可能继续贬值。动辄几百万的房子,跌个10%就是几十万没了,很多购房者一辈子的积蓄就这么蒸发了。
02股票:韭菜收割机再次开张
前两年不少人被"牛市就要来了"的论调忽悠进了股市,结果怎么样?
创业板从2021年的3576点高位,到现在已经暴跌超过40%。A股市场一地鸡毛,2023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下降35%,交易冷清到了极点。
小赵去年初听信"专家"建议,把60万积蓄全部投入某热门行业ETF,结果一年下来亏了20多万,痛不欲生。当初那些信誓旦旦说"抄底良机"的分析师们早就销声匿迹了。
炒股不等于投资,盲目追高更是在自掘坟墓。没有系统研究过基本面分析,不了解估值原理,就想靠听消息、看K线赚快钱,最终只会成为别人的提款机。
市场从来不会怜悯跟风者,接下来几年,没有价值支撑的概念股和题材股还会继续暴跌,财富会从投机者手中转移到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那里。
03学历:高投入低回报的教育陷阱
曾几何时,拥有一张名校文凭几乎等同于拿到了通往美好人生的门票。可现在,学历贬值已成不争的事实。
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创纪录地达到1158万,其中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突破474万。学历越来越不值钱,要求硕士学历的岗位虽然增长了218%,但供给更是爆炸式增长。
深圳一家科技公司HR透露,去年校招的算法工程师岗位,82%的申请者都是硕士学历,简历堆得跟小山似的。最后录取的却是一位本科生,因为他有实际项目经验和过硬的编程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连续6个月高于20%,而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却反超普通本科院校,达到92.5%。
花三五年时间,砸几十万读个研究生,结果发现起点和本科生差不多,这种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了。
用人单位现在真正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凭。文凭只是敲门砖,能不能留下来完全靠实力说话。
市场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不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未来三年,这种趋势只会更加明显,纯粹为了学历而读书的投资回报率还会继续下降。
那些整天和人比拼学历的人,可能根本没意识到,他们正在一场贬值速度惊人的游戏中越陷越深。
放眼望去,很多人对这三样东西的盲目信仰已经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高负债买房、盲目炒股、过度追求学历,这些都是在当前环境下的资产贬值陷阱。
聪明人正在悄悄调整策略:房子从投资品变回居住品看待,投资股市注重企业基本面而非短期波动,教育投入更关注实用技能培养而非单纯的文凭。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在这个变化加速的时代,抱着老观念不放的人,正一步步走向财富贬值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