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近代武侠,就不得不说起金庸的名号。他和古龙可以说是中国武侠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两位大师,笔法迥异地描绘了人们想象中武侠该有的豪情壮志和儿女情长。
与古龙的细腻不同,金庸的文风十分豪迈,饱含人生哲理和家国情怀,构造了一个宏大的武侠宇宙。这个宇宙中最为传奇、名声最广的人物,当属武当掌门张三丰。
大多数80、90后应该都对张三丰有所耳闻,他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太师父,开创了武当派,创造了神乎其技的太极拳,是整个黑暗江湖中最为通透之人。
张三丰的形象似乎一直都是那么的睿智、脱俗。不管江湖如何变换,他都能做到安然自得,脱身世外。然而,在各教派为名利争斗的头破血流之时,对此毫无兴致的他却成为公认的武林第一。
这也许正是金庸本人价值观的映射,求之越切,越不得之。
在金庸的笔下,仙风道骨的张真人长寿非常,一直从南宋时期活到了元末,一百多岁高龄。从星光微弱到暮色深沉,再到最后见证光明的到来,他也是金庸江湖中最完美、最幸运的一个人。
但是金庸之所以是大师,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就如同《红楼梦》经久不衰一样,书中的一字一句皆是真情,人物的一颦一蹙皆是韵味。
完美的张真人也曾有过生命中的一番曲折。
少年相识这段过往与《神雕侠侣》息息相关。
在神雕侠侣的后段,郭靖和黄蓉的小女儿郭襄长大成人,她美丽、善良、聪慧、大义凛然,举手投足之间灵气十足。这个美好的江湖女儿,却在情窦初开之时遇到了一个误了自己终生的男子。
这个人当然就是杨过。这段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是过了这么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两人之间还有一个不起眼的人存在过。
这个人就是年轻时的张三丰。金庸对他们之间的相处也描述得十分含蓄,但是我们还是能从短暂的篇章中解读出淡淡的柔情。
此时的张三丰还是一个名唤君宝的少年。他幼年凄苦,无依无靠,一直在江湖上漂泊,十分可怜。后来年少失意,郁郁不得志,在动乱的南宋末年东躲西藏。
就在人生最无助之时,他遇到了如阳光般明媚灿烂的郭襄。这个侠义心肠的姑娘可怜他的遭遇,对这样一个落魄人,不惜摘下手上的金丝镯子拿给他做信物,让他到襄阳城找郭靖,能有个安稳的归处。
在张君宝走时,郭襄还不忘提醒他郭芙脾气不太好,见到这个大姐一定要小心言语。如此细心叮嘱,实在是温柔至极。
郭襄让张三丰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虽然他们只有短暂的相遇,但是在那个美妙的年纪,会让少年感到脸红的人,多少有些心动吧。
但是张君宝和郭襄始终不是故事的主角,郭襄心中也只有杨过一人,不巧这个人已经心有所属,与小龙女双宿双飞去了,徒留郭襄一人在茫茫天地间寻不到半点踪迹。
张君宝知道自己不过是郭襄人生中的过客,但是即使如此,他仍然不忘这个侠女曾经给他的帮助和鼓舞,他在郭襄身上看到了江湖儿女的潇洒和情义。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鼓舞。
于是他放弃了去襄阳城的想法,放弃一条轻松舒适的道路,从此坚强起来,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在机缘巧合之下习得奇功,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这样看上来,张真人似乎是为了理想,放弃了对感情的追求。事实上,武当派对成婚并不做限制。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张翠山、宋远桥等都有妻有子。
张真人一共有七个内室弟子,还有数不清的徒子徒孙,其中大多数都已成婚,他本人应该是对修道成家并不忌讳才是,那么为什么活了一百多岁仍孑然一身呢?
答案也许就在郭襄的身上。
终生难忘在江湖漂泊了多年的郭襄,在襄阳城破,父母兄弟殉国后,突然在40岁那年大彻大悟,从此遁入空门,来到创建了峨眉派,与张君宝一样,成为了一派开山鼻祖。两人在冥冥之中似乎有着微妙的缘分。
《倚天》中曾写到一段殷素素和张翠山的对话,两人说起张三丰提到过和郭襄的往事,素素甚至还打趣道:“原来峨嵋派上代与武当派还有这样的渊源。这一位郭襄郭女侠,怎地又不嫁给张真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当弟子基本都知道师父的这段过往,而且还是张真人自己讲出来的,可见他对于这份感情十分重视,也十分坦荡。
另外还有一个桥段,当听说少林被灭,张真人随身就拿出了一对铁罗汉交给俞岱岩,跟他说这是郭女侠曾经送给他的信物,希望能为少林留下一招绝技,不至于全盘覆灭。
然而自从当年一别之后,他与郭襄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即使这样,他却仍然随身珍藏着郭襄给的信物,不论时光如何流转,都不曾放下。
而当他读到郭襄的遗书时,眼前浮现的正是郭襄当年笑容灿烂的样子,只是,已经过去了将近一百年了。
张真人印证了那句“那时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红尘中,只是淡淡一瞥,一个笑容,一句话,就足以让人终生难忘。在郭襄为杨过倾倒的同时,殊不知也有一个人这样爱过她。
两人都是悟性极高的人,张真人的感情看似隐忍实则洒脱,他选择了尊重郭襄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将那份美好的情愫一直留存在心中。即使过去了一百年都不曾忘却。
这段难忘的心动,还可以从张真人的七个入室弟子的名字上看出,七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梨亭、莫声谷。
取自一首诗:“远桥清浅泛莲舟,岱岩难阻溪松流。翠山远看梨亭立,尚有声谷空悠悠”。为首两句,描绘了一幅美好清新的画面,但是一“难阻”二字却道出了无奈之感。
后两句的两个意象“翠山”,“梨亭”都有离别的隐喻。翠山远看梨亭就如同张君宝遥望着远去的郭襄,空悠悠正是张君宝的怅然若失的心境。
这首缠绵又带着淡淡伤感的诗,虽然满是遗憾的味道,但是诗句的背后却是两人开宗立派,桃李天下。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另外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