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油:穿越千年的油香传奇

三星油脂 2025-04-07 11:20:48

胡麻,这位来自地中海地区的 “远方使者”,在两千多年前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彼时,汉代特使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一场文化与物种的交流盛宴,胡麻种子便在这场交流中,随着张骞的脚步,穿越茫茫沙漠与戈壁,来到了中国。

初入华夏,胡麻便在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找到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开启了它在中国的传奇之旅。这些地区,或是有着广袤的高原,或是拥有深厚的黄土地,气候干爽、阳光充足,为胡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此,胡麻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启了胡麻油在中国的历史 。

胡麻油在中国的发展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每一个时代都为它添上了独特的色彩 。西晋时期,胡麻油已在饮食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人们烹饪食物的常用油脂。当时的文献中,不乏关于胡麻油在餐桌上大展身手的记载,从简单的炒菜到精致的糕点制作,胡麻油的身影无处不在,为西晋时期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味 。

时光流转至宋代,科技与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榨油技术的飞跃发展。此时,可供榨油的油料作物种类日益繁多,然而胡麻油在众多油脂中,依旧稳居重要地位,备受人们的青睐。宋人庄绰在《鸡肋编》中写道:“油通四方,可食与然者,惟胡麻为上,俗呼脂麻。” 从这句记载中,足以看出胡麻油在宋代食用油中的卓越地位。不仅如此,据《梦溪笔谈》记载,“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北方人对胡麻油的喜爱,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街头小吃,胡麻油的香气弥漫在宋代的大街小巷 。

到了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堪称一部科技与工艺的巨著,其中对胡麻油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将其列为诸多油料作物之首,称赞它 “其油以白者为上,黄者次之”,对胡麻油的出油率、油品性状及优劣排名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后人得以一窥当时胡麻油在油料作物中的尊崇地位 。

胡麻油的制作工艺,是一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乐章。传统的胡麻油制作工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食的执着 。从原料验收开始,精选颗粒饱满、无杂质的胡麻籽,再经过筛选,去除干瘪、变质的种子,确保原料的高品质 。随后是炒制环节,这是赋予胡麻油独特风味的关键步骤,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恰到好处的炒制能让胡麻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接着是压榨,通过物理压力将胡麻籽中的油脂挤出,这一过程保留了胡麻油最原始的营养成分 。之后还要经过毛油过滤、水化脱胶、油脂水洗、沉淀、脱水、过滤、冬化脱蜡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最终才能得到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胡麻油 。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为胡麻油的制作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一些厂家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采用热炒压榨及冷榨纯物理压榨工艺 。热炒压榨在传统炒制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温控技术,精确控制炒制温度和时间,使胡麻油的香味更加浓郁醇厚;冷榨纯物理压榨工艺则避免了高温对营养成分的破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胡麻籽中的营养物质,让胡麻油更加健康营养 。同时,现代工艺还运用了多重过滤工艺,通过高精度的滤网和先进的过滤设备,彻底解决了胡麻油杂质多、沉淀大、易起沫等问题,使胡麻油更加纯净、清澈,品质更上一层楼 。

胡麻油,承载着千年的饮食文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路走来,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在中华大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餐桌上的一抹美味,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见证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

在现代社会,胡麻油凭借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用油的品质和营养成分有了更高的要求,胡麻油以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α- 亚麻酸等营养物质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同时,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发展,胡麻油也不再局限于产地销售,而是走向了全国各地的餐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品尝到这传承千年的美味 。

如今,胡麻油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让胡麻油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品质更加稳定,营养更加丰富 。让我们一起走进胡麻油的世界,品尝这份千年的味道,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