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是个狠人

小哲谝传子 2023-12-03 23:22:33

在以小资和文化出圈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奇女子”让人印象深刻,她是来自乡野的老村妇,健壮如牛、大大咧咧,无论如何与美轮美奂的大观园都是极不匹配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小编却说她超越了在座的90%,她的“出圈”究竟在何处?且听小编分析。

世界上的穷人大抵分为两种,狗儿之流和刘姥姥之辈。

在距离“古代豪门”荣国府有些距离的乡村,74岁的寡妇刘姥姥和女婿狗儿一家住在一起,这家人以务农为生,刘姥姥帮忙操持家务。

临近寒冬,一家人因家中无积蓄,都在为如何过冬而烦恼。狗儿一边喝酒一边恼火,搞得一家人处于低气压之中,都不敢说话。

唯有刘姥姥直接说起女婿,称早年家里有些家底,都怪狗儿花钱大手大脚,才到了如今的困境。“多大碗吃多大的饭”,“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

狗儿反语相讥:“你老只会炕头儿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颇像自家人吵架。

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刘姥姥也是,她和女婿对话,并不是为了出怨气互相埋怨,而是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她提出,女婿祖上与荣国府王夫人早年前有些沾亲带故,虽然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但多少有点关系,可以去“打秋风”(即利用各种关系假借名义向有钱的人求取财物)。

狗儿第一时间打起了退堂鼓,毕竟,自己没有和对方置换的资本。

但刘姥姥却依旧斗志昂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寄希望于王夫人怜贫恤老、念旧情。刘姥姥还实诚地指出,“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俯就他,故疏远起来。”

什么是“拉硬屎”?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要面子便没里子,你若装清高,便活不下去,有时候,人为了生存,必须降低姿态。

经过一番和平友好的交流,刘姥姥和女婿狗儿达成一致:因狗儿父亲早前帮过周瑞家(跟着王夫人陪嫁贾家的陪房)的,可以作为人情往来,由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契合对方同情老幼的心态,去碰碰运气,即使不成功,也当见见世面了。

话罢,这一家人又进入欢声笑语中,刘姥姥的乐观,点缀着乡野小家的温馨。

在困境中,你是如狗儿一样自怨自艾、愁眉苦脸,还是像姥姥一样勇敢出击、绝处逢生?

世上有两种“难”,一是物质上的难——穷的揭不开锅;二是精神上的难,尊严被按在地下摩擦。

关关难过关关过。从古代血脉延续至今的普通老百姓,相信都经历过千难万险,但挺到最后的,必定是个“狠人”,要么对别人狠,要么对自己狠。刘姥姥一把年纪,抗住了物质上的难,接下来将面临精神上的难,即祭献自己的面子,来获得家人生存的机会。

就这样,刘姥姥和板儿就这样上路了,相信她在路上一直在给自己洗脑,无论如何难为情,都要坚持到最后,如果细细描述,必定让人辛酸、同情,但现实就是这个现实,再多的面子,也要建立的活着的基础上。

终于到了荣国府,当头一棒就是看门人的戏弄。他们打量刘姥姥穿着判定身份后,便冷冷的戏耍刘姥姥去城墙角等人。

从古至今,为难底层人的,多数都是底层人。看门人面对老幼二人,非但没有同情之心,反而看人下菜、狗仗人势,通过打压和自己一样的底层人,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优越感。可悲!可叹!

好在有善良的年长门房指导方向、年幼的小孩带路,终于找到了周瑞家的。

无论何时,温良都是我们的底色,小编在此呼吁,大家不要忘记自己的底色,只要心存善意,世间美好定与你我环环相扣。

周瑞家的,是刘姥姥求人办事的关键人物。前文说了,周瑞家的因为该着狗儿父亲的人情,其实胜算是有的,就看刘姥姥如何用好了。

说到这里,必须要夸夸刘姥姥的“边界感”,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打听的,绝对不打听,只需说几句体面的话即可。

第一,虽然人家欠你人情,但人情这个东西,不是欠条,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能说在道德上有一定优势。所以,只可意会,不可明说。

问及来意,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你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当然,作为社会老油条,周瑞家的一下就明白了,刘姥姥是想见见“真佛”。端着了一会儿,强调了事情难办的程度,便痛快承给了刘姥姥人情,提醒她真正管事的是CFO财务主管王熙凤。

第二,不该打听的别打听。刘姥姥听到王熙凤大名,一定想立刻掌握她的性格爱好,好投其所好,但以她卑微的身份,瞎打听是求人大忌,她便委婉的说到,“这位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

这句话里,有夸奖、但更多的是委婉的打听,用当代人的话说就是,“真的吗?我不信!”来激发周瑞家的表达欲。

在听到周瑞家吐槽王熙凤“一万个心眼子”,“待下人未免太严了些”时,刘姥姥仍旧保持求人办事的良好素养,不打听、不评价,只是微微一笑。现实中某些人聊天时为了奉承对方说一些吐槽话,如果对方有心,是很容易落人话柄的。

由此看来,刘姥姥的隐忍谨慎,值得所有职场人学习。

一番曲折后,刘姥姥终于见到了本尊——王熙凤。此刻两个高情商的二人正式开始了一番较量。

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

二人都试图站在弱势地位的一方,对于王熙凤这个“嘴下不留人”的人精,刘姥姥却都接住了,说是体面话,却也都是实话,将自己的贫穷赤裸裸地展现在王熙凤面前。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要知道,刘姥姥的人设本就是耿直村妇,在王熙凤这个人精面前,她知道再装着反而显得扭捏,便大大方方说出来自己的困境,其实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不能解决,自己也尽了全力了。可以说这是刘姥姥最后的放手一搏。

在得到王夫人示意和周瑞家的助攻后,王熙凤最终决定挪出太太给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一边给太太送出了人情,也不至于有太大负担,双方面子上也过得去。二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一万多块钱,能覆盖庄稼人一年的生存开销,刘姥姥自然喜出望外、千恩万谢。

我国自古是人情社会,只要你面子能豁得出去,机会自然是有的,但如果自己总是拿着,别人帮你都没个由头。试问,有谁会自找没趣,帮助一个自命清高的人?

刘姥姥将低姿态、高情商进行到底,终于博得了一线生机!

读到此处,相信你一定被刘姥姥求人办事的艺术折服了。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困境,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你要得到更多,必须要牺牲一些面子上的东西,让对方心甘情愿的帮你。

因为求人办事的根本,从来都是——等价交换。

注: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0 阅读:8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