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其主要来源于各地的武装起义及各地游击队扩编而成。
红军早期各地的武装均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武装起义组建的部队对外虽然打起了军级番号,但实际人数差距过大,比如黄麻起义组建的第7军全军才70多人。当时有军级番号的部队有: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红四军,平江起义的红五军,百色起义的红七军,黄麻起义的红十一军,其余地方地区的部队都是地区独立师,独立团的形式存在。比如:周逸群的鄂西红军中央独立师,贺龙的洪湖赤卫队,赣西红军江西独立团。
1930年5月,中原大战军阀混战,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正规军夺取大城市,这也是红军部队的第一次整编。
第一次整编共计14个军:第一军(河南与安徽交界处),第二军(湖南与湖北交界处),第三军(江西南部地区),第四军(井冈山地区),第五军(湖南与江西交界处),第六军(湖北西部洪湖地区),第七军(广西西部地区),红八军(湖南与安徽交界处),第九军(湖北北部地区),第十军(福建与浙江交界处),红十一军(广东东江地区),红十二军(福建西部地区),红十三军(浙江西南地区),红十四军(江苏中部地区)
15个军的军长:
第一军(军长:徐向前),第二军(军长:贺龙),第三军(军长:陈毅),第四军(军长:林彪),第五军(军长:彭德怀),第六军(军长:孙德清),第七军(军长:张云逸),红八军(军长:李灿),第九军(军长:张木阡),第十军(军长:周建屏),红十一军(军长:古大存),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红十四军(军长:何昆),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
注:红十五军是由红八军分拆出来的,年底并入了红1军,存在时间只有不到半年。
为了集中红军的优势兵力攻占大城市,红军部队15个军开始集结组建军团,进行大军团作战。
红一军团,军团长:朱德,下辖红四军,红三军,进攻江西南昌
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下辖红二军,红六军,进攻湖北武汉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下辖红五军,红八军,进攻湖南长沙
红四军,军长:徐向前,下辖:红一军,红十五军,进攻安徽安庆
红七军进攻广西桂林,红九军进攻湖北武汉,第十军进攻福建福州,红十一军进攻广东广州,红十二军进攻福建厦门,红十三军进攻浙江杭州,红十四军进攻上海。
1930年,红军整编是被当时国内形势影响造成的,组建大规模野战军进攻核心城市是认为军阀混战以为有机会。因为中原大战的主战场是河南陕西中原地区,敌军核心城市的兵力相对较弱,所以红军在中原方向上面几个军建制保持相对完整,沿海地区的几个军差不多全军覆没。
红四军进攻安庆受阻,后来在鄂豫皖地区组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军团进攻武汉受阻随后渡江向红3军团靠拢,结果红3军团已经撤退,结果红2军团损失惨重缩编为红三军。红3军团进攻长沙得手,后来面对压力向红1军团靠拢,最终组建了红一方面军。红7军进攻南宁受阻,转向进攻贵州,最后进入中央苏区并入红3军团。红九军进攻武汉受阻,随后并入被缩编的红2军团新建的红三军。红十军与红十二军进入中央苏区,红12军加入红1军团建制。红11军,红13军,红14军三个军差不多全军覆没。
此次军事失利证明,大城市敌军重兵防守,很难有大的发展,所以毛主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