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娃”成为网络擦边球,两会代表提议严刹“啃小风”

无盐已社会 2025-03-07 14:09:37

当三岁幼童在直播间机械地背广告词,八岁女童浓妆艳抹跳着成人舞,这些场景正成为流量时代的常态。某些家长将孩子化为流量提款机,晒娃经济正上演着新的童年掠夺。

本该在阳光下奔跑的年纪,却被困在补光灯前反复表演;本应用来探索世界的清澈眼眸,却过早学会了察言观色讨好观众。某心理机构调查显示,过早接触商业直播的儿童中,68%出现表演型人格倾向,32%产生镜头恐惧症。当童真被明码标价,孩子的精神世界正在经历着隐秘的坍塌。

“晒娃”原本充满温馨,但一旦被流量所左右,这种行为背后不仅隐藏着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风险,更有可能给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带来错误引导,严重威胁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人大代表严肃地指出上述问题。

两会上还有多位代表为“网红儿童”的权益疾呼:“网红儿童”绝不能沦为流量利用的工具,要用法律为纯真童年保驾护航。

那位拥有多达2000多万粉丝的4岁小网红遭人质疑摆拍,3岁的“吃播”女孩体重竟达70斤,还有童装模特被要求摆出成人化的姿态……这一幕幕令人揪心、震撼眼球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反映出“网红儿童”在流量热潮中所面临的权益危机。

当未成年人的那份纯真被公然标上价格,在这个数字经济盛行的时代,又该如何借助司法的力量为儿童构筑起坚固的安全壁垒呢?

当下,部分家长正逐步把儿童当作‘赚钱工具’来利用。从“儿童吃播”到出现“擦边童模”,“网红儿童”背后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晒娃”以及展现童真童趣,而是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一种规模化的产业链。他们借助网红孵化机构介入,精心策划包装、推广,从而快速实现“流量变现”。

虽然流量有着难以抵抗的巨大诱惑,可是家长们绝不能成为“啃小族” ,毕竟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远远超过了流量价值。

流量至上的育儿逻辑暴露出可怕的短视。那些在镜头前被迫"营业"的孩子,失去的不仅是游戏时间,更是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完整的人格发展。法国儿童保护法案明确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得参与商业直播,这正是对童年主体性的制度性守护。孩子的成长没有撤回键,任何以牺牲童年为代价的流量变现,都是对未来的透支。

守护童年需要全社会形成保护性共识。平台应建立儿童出镜审核机制,教育部门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而每位观众更应自觉抵制消费童真的内容。唯有让童年回归纯粹,才能避免下一代沦为流量产业链上的提线木偶。

对此,你支持吗?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18

无盐已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