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上海游大连:16道接待宴菜到底值不值5000

味蕾慢游记 2025-04-08 18:00:45

清明假期:游子回乡祭祖的便利

清明假期,阳光明媚。

老刘和他的家人在上海准备出发前往大连。

尽管已经离开故土30多年了,每年的清明,他都会带着家人回去,不仅是为了祭祖,更是为了与家乡的亲朋好友聚一聚。

在这个三天假期不需要调休的年份,老刘觉得这个家庭旅行计划再合适不过。

想象一下,他们在航空公司柜台办理完值机,期待着飞机起飞。

同来乘坐飞机的小孙女兴奋地看着窗外,嘴里不停叨叨着想要看看天空。

老刘的儿子则正在计划着这几天的行程,考虑到不会一直待在亲戚家里,他们决定在附近的宾馆住下,这个决定在亲戚家里引起了一些小争议,认为这样太见外了。

但是,老刘知道,这样安排更便捷。

而他心底最期待的,是大连的美食。

大连亲情宴:从蹄筋到帝王蟹的美味阵容

清明当天,祭祖活动结束后,一场丰盛的家宴在老刘哥哥家里展开。

老刘眯着笑眼,目光流连在一桌子的菜色之间,仿佛是在品味过去的记忆。

16道菜齐整地摆放在圆桌上,个个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香味。

这桌菜不仅是食物,更是一段关于家乡味道的旅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蹄筋口蘑烧海参,香味扑鼻,又不失细腻。

接下来的烧鸡更是令人怀念,那特殊的果木熏烤味儿,让老刘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家里年节时的场景。

一旁的?大虾色泽诱人,是曾经过年餐桌上的必备,也是张罗了一上午的嫂子的拿手菜。

儿子一家虽是从南方来,但也对这道虾赞不绝口,这样的口感,在上海可是找不到的。

还有各式各样的海鲜,清蒸多宝鱼、鲍鱼、黄瓜拌海蜇头下酒凉菜,每一样都在诉说着大连人的生活态度:看似简单的做法,倒是能尝出食材本身的鲜美。

老刘家宴体验:海鲜与传统大菜的融合

随着家的联络逐渐疏远,老刘察觉到,自己对家乡味道的记忆严重依赖这样的聚会。

老刘的兄弟姐妹从小生活在海边,接待宴上,拼盘里装着祭祖后剩的供品,扣肉和排骨烧土豆的存在竟成了打动兄弟感情的纽带。

大连的传统和记忆就化作一盘盘色香俱佳的菜肴。

大连的这一桌菜并没有昂贵的高档食材,却有每道菜背后的情感。

老刘想着这样的菜在上海的餐馆吃一顿恐怕没有5000块钱是下不来的。

即便有,也吃不到这种家里的味道。

上海视角:大连家宴5000元预算有何不同?

其实,食物的价钱并不是关键,在饭店能吃得到的味道,确实和家里的不一样。

老刘在心里比较着上海和大连的餐桌文化,却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

上海人的精致和讲究,是另一种享受的优雅,而大连的家宴,确有上海无法复制的亲情味。

这桌饭在上海或许定价高昂,但每道菜在他们心中,却是无价的。

亲兄弟姐妹的陪伴,共同回忆过去的时光,还有在餐桌旁的那种熟悉感,是再多钱也买不来的。

餐桌上的故事:家乡与记忆的价值

在光影交错中,老刘喝着酒,任思绪游走。

人们常说,家的味道是心中的故土。

老刘明白,真正的饱满并不是来源于胃的充实,而是心中的温暖和充盈。

这样的家宴不单单是吃饭,它承载了几十年的光阴,积蓄了亲情的纽带。

聚会后的次日,老刘又要启程返回忙碌的城市。

临别前,他笑眯着送孙女上车,轻轻地对搭在小孙女肩膀上的软毛驯鹿耳朵说:“明年,还来。

” 或许,这就是传统,念念不忘的原因。

因为它不仅是惯例,还是一家人时间中流淌着的、关于家的意义。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