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末,国民党的政权风雨飘摇,战争的天平逐渐向我军倾斜。为了震慑国民党内部的顽固势力,我军公布了43名战犯名单,各省主席几乎无一幸免,除了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
会被我军列入战犯名单的,都是被视为元凶首恶的人,将来极有可能被送上法庭审判,陈仪没有名列其中,本来应该高兴才对。
但是,陈仪看着这份名单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只见他神情慌张,喃喃自语道:“这是要害死我呀!”

陈仪
陈仪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毕竟蒋介石生性多疑,而他作为唯一没有进入战犯名单的省主席,自然会引起蒋介石的注意。而最重要的是,陈仪确实正在秘密策划起义。
当时,陈仪身边有一位名叫胡允恭的亲信,曾经跟随陈仪赴任台湾,但是其实胡允恭是一名地下党员。
陈仪在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后,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于1948年6月才被任命为浙江省主席。
而在赋闲期间,陈仪对国内局势以及蒋介石的统治有了很多全新的思考。
胡允恭看准了陈仪内心动摇,便着手策反陈仪的工作。在胡允恭的劝说下,陈仪决定起义。
但是,除了自己起义,陈仪还想拉上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女婿汤恩伯。
汤恩伯早年曾任浙军第1师排长,是陈仪的部下。陈仪对他特别赏识,有意栽培他,不光出钱给他去日本进修,还把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了他。

汤恩伯
汤恩伯对陈仪的知遇之恩也是感恩戴德,曾下跪拜陈仪为“恩师”,而且对外宣称二人“生死与共”。
可是,就在陈仪积极策反汤恩伯时,我军发布了战犯名单,其中没有他的名字。陈仪对此大惊,担忧会被蒋介石怀疑。
而蒋介石在看到这份名单后,也第一时间想到了陈仪,当即派遣了军统骨干毛森对陈仪进行密切监视。
1949年1月,陈仪派外甥丁名楠给汤恩伯送密信商议起义事宜,其行动被毛森所安排的特务尽收眼底。
当时,毛森是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二处处长,汤恩伯是他的顶头上司,平时待他不薄。
毛森因此告诉汤恩伯:“委员长已知晓此事,若想全身而退,唯有主动出首陈仪!”

毛森
汤恩伯为了保住爵禄,决定出卖自己的恩师兼岳父,他一边以“事关重大,需要面谈”为由故意拖延起义时间,一边主动向蒋介石告发了陈仪。
1949年2月17日,陈仪还在家中等待着他的女婿汤恩伯来面谈,结果等来的却是蒋介石“改组浙江省政府”、“免去陈仪一切职务”的命令。
陈仪之后返回上海寓所居住,于2月23日被军统特务逮捕,并押往了台湾。
在被捕时,他慨然对家人说:“我一生糊涂,只有这次做对了!你们不要为我难过。我死亦无憾。”
1950年6月18日,陈仪在台北被蒋介石杀害。而陈仪直到临死前还在为汤恩伯辩护,他直言:“我与克勤(汤恩伯字克勤)感情如此,他若不肯,自当相劝,何必出卖我?”

陈仪临刑前的照片
然而,汤恩伯在得知陈仪的死讯后,非但没有一点悔恨之心,反而一再撇清自己跟陈仪的关系,多次表示自己是受陈仪蒙骗。
陈仪的悲剧不禁令人唏嘘,而至于他为何未被列入战犯名单,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1980年,陈仪被中央追认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
2014年6月22日,陈氏家属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将陈仪的墓地从台湾迁归杭州故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