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西非小国尼日尔闹出了大动静,尼方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和中国的合作协议,直接宣布要驱逐中方三名高管,并且要查封过去中尼一起经营的炼油厂,甚至“捎带手”把中国人出资建的酒店也给查了。
结果和中国翻脸刚过十几天,“报应”就来了,眼看国内民怨四起,尼日尔军政府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那么尼日尔为什么要和中国翻脸?此事对中尼双方有何影响。

看起来军政府驱逐中国高管收回炼油厂的举动是“为国为民”,但实际上以非洲那个教育普及程度以及军政府那可怜的知识储备,赶走了中国人只会造成一个结果:瘫痪。
果不其然,中国管理者刚离开,尼日尔境内几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就因为不满军政府给予的报酬而选择了翻脸,直接停止了给炼油厂提供原油。

由于军政府压根就不会有什么储备战略资源的意识,随着这几家掌握绝对主动权的石油公司一停摆,尼日尔登时全国上下迅速陷入了“油荒”。而且尼日尔作为产业比较单一的国家,石油相关的产业就占到了全国GDP的%。
这次全国油荒冲击的可是尼日尔上上下下全体国民,看似收回外资企业“利国利民”,实则顾头不顾腚,一根筋变成两头堵。
为什么要搞中国?事情曝光后迅速传回国内,登上了各大媒体头版,不过这一次大众的反应却没有想象中的义愤填膺,虽然说尼日尔军政府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中方利益,但是广大网友比起生气反而更加好奇尼日尔军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要知道,中国曾经可是在尼日尔发展中提供过重大帮助的,而且咱们对外援助是出了名的互惠互利,不高霸权,那尼日尔究竟为啥要和中国翻脸?

尼日尔方面给出的答复是,中国高管控制下的炼油厂在薪资待遇方面“不公平”并且看不起本地企业不在本地采购原材料,而被酒店被封禁的原因是“歧视经营”。
理由给了,却不提供证据,换句话说,尼日尔军政府对中资企业的指责完全就是空口白牙,而且咱们都知道企业目的是盈利,员工能力也分三六九等,可尼日尔军政府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

针对尼日尔政府的指责,中方给出了解释,中国派遣到尼日尔的,基本都是工程师和管理者,他们天然就是要比普通员工工资要高,这点放在全球都通用,而且中方给尼日尔工人每月1200每月的待遇已经是当地相当不错的薪资水平了。
要知道,当地公务员月薪也才200美元,至于底层劳动者争的那就更少了,1200美元在尼日尔已经相当于时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高薪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尼日尔由于地处撒哈拉沙漠地带,夏季温度最高能飙升到接近50度,而且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尼日尔国内的医疗条件也不好,中国员工过去还要随时冒着健康风险,拿高新完全是合理又合法。
何况尼日尔大多数工人甚至都不认识字,只能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操作,所以军政府不看实际情况就嚷嚷着工资不对等实在是短视又无知的做法,说难听点就是没事找事。

至于阳光国际酒店,那就更冤枉了,因为它本身主要就是为了服务远赴他乡前来工作的中国员工,但即便价格对中国人而言“亲民”可绝大多数尼日尔人来说,都是住不起的。于是尼日尔军政府就说该酒店“歧视尼日尔人”,这完全就是诬陷。
说到底,尼日尔政府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尼日尔人民”才驱逐中国人,因为去年3月,尼日尔军政府眼看财政困窘,便向中石油借了一笔贷款,如今看来吞并中资企业就是为了“物理平账”。

就算抛开中资企业这些年为尼日尔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经济发展,单说油田开发,当初也是中国工人在03年顶着酷暑在尼日尔广袤的沙漠中找到了如今的大油田。
为了开发这里,中国人前前后后投入了将近百亿美元修建了油田,才让尼日尔常年崩溃的经济有了好转。

并且这么多年来,始终都是中国管理者远赴他乡,撑起了油田的日常运营,让尼日尔一举从一个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而且中资企业也远没有向西方列强那样“吃干抹净”,依然是给与了没有出钱出力的尼日尔政府15%的股份,并且给员工的薪资待遇也是相当丰厚的,如此付出最后换来的确实背叛,真是养了个白养狼。

随着中国管理者的陆续离开,尼日尔那些缺乏经验和技术的员工们怎么能玩得转企业经营,各大油田、炼油厂当即陷入了混乱或停产,不但石油产量和相关产品锐减,出口量暴跌就算了,甚至连国内需求都没法满足。
如今,已经不少尼日尔人的汽车在马路边趴窝了,因为供需关系的改变,导致国内仅剩的油价连续飙升,本来刚刚有点起色的经济在尼日尔军政府的“骚操作”下再度陷入了灰暗。

如今,摆在尼日尔军政府面前的就剩下两条路,要么和中国重修旧好,要么继续这种“自杀游戏”,任由尼日尔经济自由落体、民怨四起。
而和中国之间的矛盾比起来,如今越来越压不住的民怨才是军政府最该考虑的问题,一但内战再次爆发,到时候可不是损失一点钱就能过关的了。

信息来源:
无耻讹诈!尼日尔悍然驱逐中石油等中企高管——新浪财经
外媒:尼日尔要求三位中国石油高管离境 关闭中资酒店——凤凰网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