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建议:每年1万亿补贴,将农村老人养老金提到2到3千

乐之说课程文化 2025-03-08 04:59:48

我刚才看到一个视频,是@聊一波 采访的专家李稻葵,而后者则提议“1万亿财政补贴”,用来缩小城乡养老差距,而这笔钱将用于农村老人,将他们的养老金提高到每月2000甚至3000。

看到这个视频之后,我是大吃一惊,当然,更多的是为李稻葵院长点赞,我之前一直呼吁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但之前我最大胆的想法,也不过是每月提高到1000左右,而看了李稻葵专家的讲话,我深受鼓舞,而且人家是经济学家,这个提议也是有理有据的,是经得起论证的。

我们先具体听一下他怎么说的。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于3月1日提出重磅建议:国家每年可投入1万亿元专项补贴,用来补贴农村养老金,因而逐步将农村老人月均养老金,从当前的200元左右,提升至2000-3000元,达到缩小与城镇职工10倍的待遇差距。

而他这一观点,在两会期间也是引发热议,我觉得,其核心逻辑包含三方面现实支撑:

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农民通过1950-2006年间的公粮缴纳、工农业"剪刀差"、城镇化土地红利转移等方式,为工业化进程贡献超30万亿价值。而现行农村基础养老金仅为城镇职工的5.7%(2024年数据),差距明显,形成显著代际补偿缺口。

我们都知道,这1万亿可不是小数目,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10000亿后面是多少个零?

但这不重要!

我们先从经济效应测算,这1万亿投入,是可能撬动2-3倍GDP增长。

农村老人手里有钱了,GDP也增长了,这可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啊!

有专家就算了一笔账,若1.6亿农村老人月均增加800元,每年将释放1.25万亿消费潜能,相当于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

上海崇明地区试点显示,基础养老金达1580元后,当地涉老消费增长37%。

从制度创新角度来看,该方案突破现行“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模式,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二次分配。对比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贴695元,农村养老财政补贴仅相当于其12.9%,存在显著结构性失衡。

农民老了之后,最关注的两个点无非是养老金,再者就是医疗。

二、2025全国两会养老医疗提案全景扫描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也聚焦了农村养老医疗体系改革这个议题,我看了一下代表们的提议,大体形成三大改革方向:

1. 基础保障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卢庆国提出“双500元”计划:将农民基础养老金提至500元/月,同时为4400万未参保老人发放300元/月生活补贴。配套建议包括降低医保个人缴费比例至2%(现为3.5%),从而实现“养老金覆盖医保支出”。

2. 区域均衡发展

北大教授姚洋建议,2035年将城乡养老金差距压缩至2-3倍,在通过全国统筹机制进行调节。参考上海1490元/月的现行标准,逐步建立“1000元国家保底+地方浮动”体系。

3. 服务体系建设

超20份提案涉及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提倡“9073”模式(该模式解释为:90%居家养老+7%社区服务+3%机构养老)。重点包括培养50万名农村养老护理员,建设10万家村级互助养老站。

说了这么多,朋友们肯定非常好奇:李稻葵院长提出的1万亿,方案可行吗?

我也很想知道可行与否,虽然他表示“这笔钱呢,我是认为应该花”,但就像前面说的,这毕竟是10000亿不是一笔小数目。

三、1万亿方案的可行性推演:财政压力VS社会效益

该提议可能会面临三重现实考验:

财政可持续性

1万亿相当于2024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5%。若分10年实施,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例如压缩5%的行政经费(2024年为1.87万亿)或发行特别国债。但反对者指出,叠加地方债务风险(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率97%),可能加剧财政脆弱性。

执行精准度挑战

当前农村养老金的县级统筹导致区域差异显著,云南昭通(143元)与江苏常州(515元)相差3.6倍。需建立中央直补机制,开发"人脸识别+社保卡"的数字化发放系统,防范资金挪用。

经济拉动效应

测算显示,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72,高于城镇0.61。若1万亿全额转化为消费,可带动家电、食品、医疗等行业7800亿产值,创造150万个就业岗位。但需配套物价调控措施,防止农村CPI过快上涨。

所以,这件事不仅仅是一道数学题那么简单,确实关系到很多方面。

不过,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2010-2012)和现全国政协常委,李稻葵深耕政府与市场经济学领域,其政策主张,还是非常有特点和大胆的。

他曾主张,“养老投入即生产性投资”,在2023年提出“1万亿消费券”计划时就强调:每元财政补贴应撬动3元社会资本,形成民生与经济的正循环。

对了,李稻葵院长是哈佛经济学博士,因此,在经济学领域绝对是权威是专家。而他在2025年3月1日《财经》专访中,还特别强调:“缩小10倍养老金差不是慈善,而是偿还历史债务,更是启动内需的战略支点。”

感谢李稻葵院长的建议,其是真心为亿万农村老人说话。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