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芬兰士兵试用从苏军手中缴获的DP-27型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该枪在继续战争期间所获得。
它的兄弟被称为 DP-28,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研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苏联红军使用,同时在朝鲜战争中也被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采用。
由于其顶部装填弹匣的设计,很容易明白它为何获得了“斯大林唱片机”这一绰号。
DP-27 的发展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军队使用了水冷式的 PM-1910 型马克沁机枪,该机枪安装在轮式索科洛夫机枪架上。它提供了一定的机动性,这种重机枪在俄国内战期间被各交战部队所使用。
一名芬兰枪械工匠在测试他修复的一挺缴获的 DP-27 机枪。
然而,甚至在苏联红军取得胜利之前,就开始考虑研制一种轻机枪——当时这种概念正逐渐兴起。1921 年,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捷格加廖夫 (Vasily Alekseyevich Degtyaryov ) - - 实际上他是苏联首个枪械设计局的负责人——受命研发这样一种武器。整个 20 世纪 20 年代都在进行研发工作,1926 年推出了一款原型机
在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红军士兵穿过战壕。走在前面的士兵扛着一挺 DP-27 机枪。
捷格加廖夫 1927 型轻机枪(Degtyaryov's infantry machine gun 1927)后来为人所知,它被证明是可靠、精准且耐用的。即便被粗暴对待,它仍能像刚出厂时那样正常工作,而且在严寒天气下也能持续射击。该枪采用 7.62×54 毫米 R 型子弹,与 1891 型莫辛-纳甘栓动步枪以及前面提到的 PM-1910 水冷式重机枪使用的是同一种子弹。
班用突击武器DP-27 是一种气动式武器,其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顶部安装的 47 发弹鼓/弹盘供弹。这种设计是否受美国设计的刘易斯机枪影响尚不明确,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刘易斯机枪曾提供给俄罗斯军队。
1941 年 7 月,芬兰军队为对抗苏联,在一个前哨站部署了德国、波兰和匈牙利士兵
这种弹匣供弹的机枪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同时还能确保武器的瞄准线不被遮挡。将弹匣置于武器顶部还带来了当时采用弹链供弹的轻机枪所缺乏的机动性。
此外,它采用了一种栓锁系统,这是对瑞典一项发明的简单改进,即通过击针的运动将两个片状部件从栓体中推出。DP-27 采用步枪式的枪托,仅有六个活动部件,而且特别耐脏。以至于红军士兵开玩笑说,往上面撒点沙子它反而打得更准。
1942 年,匈牙利军队在练习使用缴获的苏联制造的 DP-27 机枪射击。
早期型号在枪管上装有 26 个横向散热片,但事实证明这对实际散热作用不大。于是,为解决枪管过热的问题,引入了快速更换枪管的机制。DP-27 每分钟大约能发射 550 发子弹,其射速低于当时某些机枪,但这一事实实际上有助于降低枪管过热的风险。
尽管在战斗中存在这一特定缺陷,但它作为班用轻机枪的角色发挥得相当出色。如果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弹匣更换耗时过长,而且装填也很困难。此外,该枪的两脚架很脆弱。DP-27 从腰部射击非常困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理论上,操作者可以握住两脚架的两腿,但这绝非愉快的体验。握住枪管护罩的话,由于在全自动模式下武器很快发热,手指会被烫伤。
战火的洗礼据各方说法,克里姆林宫对 DP-27 枪械相当满意,但其生产一直推迟到 20 世纪 30 年代初。因此,这种枪械的首次真正考验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当时苏联将其提供给共和军,它很快便赢得了高效支援武器的声誉。
一名苏联机枪手在斯大林格勒某处的一座被毁坏的房屋里瞄准他的 DP-27 机枪
由于纳粹德国支持西班牙的国民军,其武器设计师几乎肯定有机会评估这款武器。尽管它很可靠,但肯定达不到德国的工程标准——而且它可能是让德国最高统帅部产生过度自信的苏联军事装备的一个例子,尤其是因为德国推出了性能出色的 MG-34 通用机枪。然而,DP-27 确实在苏芬冬季战争期间被红军所使用。
苏联产的 7.62 毫米口径的 DP-27 机枪
数千人被俘获,该武器受到芬兰军队的青睐,在继续战争中被使用,实际上它取代了国内制造的M/26 轻机枪。在芬兰军队中,DP 轻机枪因其外形酷似唱片机而被戏称为“艾玛”,这是取自一首流行华尔兹舞曲的名字。德国军队还向其二战末期的民兵组织“人民冲锋队”发放了大量缴获的 DP-27 机枪,该枪在德国军队中被命名为 120(r)式轻机枪。
1942 年 4 月左右,在继续战争期间,一名芬兰士兵向红军部队开火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向中国国民党军队提供了约 5600 挺轻机枪。这些机枪先是用于对抗日本侵略者,在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使用了 DP-27 轻机枪。
升级版的DPM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试图改进这种武器,结果便是 DPM(改进型)。它配备了一个更坚固的两脚架,固定在冷却套上,而有时会出现问题的复进簧则被移到了机匣后部的管内。这解决了复进簧过热的问题,但需要重新设计枪托,并引入了握把。DPM 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仿制为 53 式轻机枪。
2022 年 4 月 27 日,一名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士兵正在用 DPM 机枪训练。
DP-27 和 DPM 两种武器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也被送往援助越盟,随后在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战争)中被越南人民军(PAVN)和越共部队使用。最近,塔利班武装分子在阿富汗也使用了 DPM。这两种武器在乌克兰也有少量使用。
其他变体 - DA 和 DT捷格加廖夫的步兵机枪还有另外两种变体——DA(捷格加廖夫航空型),一种航空机枪;以及 DT(捷格加廖夫坦克型),这种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苏联红军坦克的标准机枪。
芬兰军队给 DP-27 起了个绰号叫“艾玛”,它还能用于防空作战。
该机枪被发现曾以双联装形式使用,即 DA-2。它最初装备在图波列夫 TB-3 轰炸机上,随后又用于波利卡波夫 R-5 和波利卡波夫 Po-2 飞机。由于其射速远低于什卡斯机枪,因此仅生产了约 1200 挺便被后者取代。DT 机枪的弹药容量通过一个 60 发的盘形弹匣得以提升,该弹匣将弹药分三层排列。这使弹匣变深,但与步兵型相比直径有所减小。其枪管也更重,以减少更换枪管的频率。尽管 DT 主要是为坦克使用而设计的,但它还配备了一套单独的工具包,可将其改装为下车使用,包括坦克出现故障必须被遗弃的情况。由于二战期间机枪短缺,许多 DT 被直接配发给步兵部队。
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接受关于 DP-27 机枪的课堂培训。
该设计已有近百年历史,但这种枪械仍相当可靠。
然而,DP-27 仍是二战期间苏联红军轻机枪的标志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