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4万件
青岛知识产权工作亮出成绩单 多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在第25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2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青岛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工作情况,发布《2024年青岛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青岛市知识产权工作在2024年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4万件,同比增长14.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1.57件,知识产权领域多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有效商标注册量达54.4万件,稳居全省首位。我市将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全市商标注册5.5万件
2024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4万件,同比增长14.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1.57件,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894件,各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商标申请7.9万件,商标注册5.5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54.4万件,居全省第一。15个项目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全省第一。
我市地理标志培育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9个。胶州大白菜入选“好品山东”,胶州大白菜、宝山苹果、宝山蓝莓入选山东省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2024年,全市版权作品登记11万件,较2023年增长37.5%。出版图书5577种(次),6个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两个选题入选中宣部重点出版物选题。
在涉农知识产权方面成果丰硕,我市11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104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获登记。发布农业主推技术(模式)36项。组织立项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2161项。
全市累计获评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工业设计中心10家。“国信1号”“深海一号”“海葵一号”超大型热等静压装备等一批“大国重器”从青岛走向全国。
全市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49家;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评优秀,占全省1/3。
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盘点入库24所高校院所2.2万件存量专利,备案新增专利密集型产品482项,获认定51项,产品产值达118亿元,同比增长54.6%;推动高校发布许可354项,推广高价值专利800余件; 9项专利导航项目被评为省级专利导航项目;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290家,居全省第一。
市委宣传部放大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优势,联合出品、摄制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3部作品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AI阅读融合出版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数字出版优质平台。
市科技局布局百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链接山东科技大市场,启用海洋科技大市场;获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1项,推动建设省成果转化联合体、产业化基地、中试示范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累计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50余项,遴选发布青岛市创新产品900余项;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推出时速450公里全球最快高铁列车。
青岛自贸片区联合济烟片区成立“山东自贸区专利转移转化联盟”;发布首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供需清单》,项目市场价值总和超亿元,部分单个项目市场价值达2000万元。
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高标准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联合批复我市为首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
市委宣传部推进“剑网2024”专项行动,关停违法违规网络书店20余家,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8起,我市版权行刑衔接工作经验入选版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种业执法行动,查办违法案件129起。市市场监管局办理知识产权案件608件;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
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082件,审结1027件。中级人民法院设立6个巡回法庭,赴潍坊、烟台等地开展知识产权案件巡回审判,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半岛新样板”。全市检察系统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9件,办案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市公安局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侦破全省首例假冒服务商标案件。青岛仲裁委员会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6件,审结34件,标的额1220余万元。
青岛知识产权法庭每年大概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000多件,涉及到植物新品种的案件每年80件左右。青岛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证据保全、调查取证、委托鉴定等手段,加大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种子套牌侵权、重复侵权等行为,推动涉农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种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其中黄瓜“德瑞特79”、玉米“伟科609”、甜瓜“博洋9”、大豆“齐黄34”等案件先后入选“全国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青岛法院依法准确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从严惩治涉农领域的侵权假冒行为,先后审理了“先正达”“中化化肥”“茂施”等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等典型案例。
全市检察机关聚焦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重要经营信息,尤其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技术秘密,常态化开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专项活动,全力保护创新成果。
市公安机关坚决守牢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道防线”,围绕农资、建材、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依法严厉打击制售伪劣产品等犯罪;围绕机械、汽车配件、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重点产品,依法严厉打击假冒注册商标等犯罪;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依法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专利等犯罪,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刑事保护;围绕图书、音乐、视听作品等重点领域,依法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犯罪。全市公安机关将持续开展“昆仑”等系列专项行动。同时,进一步强化涉企服务,加强部门协同,推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与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等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