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连环画展厅一角
听说华新水泥工业遗址(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正在举办全国连环画展,展期从5月1日到5月30日,便很想去看一看。也不知道是啥事给耽搁的,整天忙来忙去,到今天才抽出点时间,要去好好看一次。
从前没有哪个孩子是不爱连环画的,我们在武汉称其为“娃娃书”,不是说看书的是娃娃,是说书上画的是娃娃,而不仅仅只有文字。那个时候家里每天会给我一毛二分钱过早,有时随便买点啥垫吧垫吧,有时根本就不吃早点。对于我来说,节省下来的钱不外乎有两个去处,一个是打气枪,不过我的枪法很好,一分钱可以从头打到尾,再上一版也是给打掉。后来滑坡路口的那两家老板根本就不让我上枪,见了便赶我走。
第二件事就是看娃娃书,也叫“租书”。当年价格在一毛钱以上或者以下一本的连环画,一分钱一租,两毛钱以上的连环画,两分钱一租,这就到了天花板,即使连环画卖价到了一元钱一本,也是两分钱一租。当然,没这么贵的连环画,最多就是三毛多一本的,很厚。所有的书摊老板有着无穷无尽的连环画提供给我们这些孩子看。我们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天,看得津津有味。我从前说过,邻居有位腼腆的大姐姐,我是她的学生,很小的时候就拿我来搞复习,教我读书写字算算术。所以,我看连环画,上面的字也都认识,看的时间比较长,老板也很讨厌我。
当时,条件稍好一点的家庭,也会给自家孩子购买连环画。我家里的连环画和字书也有不少。惜乎文革开始破四旧,一股脑给烧掉,光是连环画就有四摞,每摞怕不有我半人高。最可惜的是外祖父留下的两箱字画也给一股脑烧掉。即使我家连环画有不少,在院子里与其他孩子交换传借亦能看到很多,但始终不及书摊上的连环画多,一旦得空,依然坐在书摊上看连环画。
后来我想,假如当年有哪位摄影师专注这方面的摄影,把孩子们看连环画,打气枪,打弹子,打撇撇,滴扣子这些活动拍下来,拿去参加荷赛,怕不也要得个大奖回来。当然咯,这话不过是说说而已,即使有人拍下来,最终也逃不过文革的洗礼。
我少年儿童时期酷爱连环画,学画画就是以连环画作为教材,没有纸,就用红砖或者瓦片在地上画,慢慢居然也画得像模像样。文革时期,兴趣有些转向,专注于刻剪纸,但也和画画有联系。我的连环画空窗期在回到黄石之后的12岁到结婚前的20多岁之间。到了有孩子,又开始给她买连环画,渐渐积累了很多,最后让孩子给基本折腾光,剩不下多少了。有一套戴敦邦版的《红楼梦》,现在只剩下一本《黛玉焚稿》。到了孙女这一辈,根本不爱白描的连环画,出版商都转而推销价格昂贵,绘制精美的彩色绘本,连环画便成为我个人的收藏。至今积攒下来有两百本上下。感觉最有价值的是贺有直的《十五贯》,品相尚好。
这次连环画展,据说也有售卖处,我便想着去看看,兴许能够淘到很好的连环画呢。遗址外面的广告上说,展览在“新装车站台内”,这个怎么断句啊?我问门口的保安,连环画展在什么地方。这位四十多岁的保安愣了一下,说,我是刚来的,对这里还不熟悉,然后拉了门卫中的另一个人出来,有问,连环画展在那个展馆。那人手一指说,上了台阶,第一个展馆就是。
进入展馆,找到展区,径直往里走,问门前坐着一位大嫂,把我给拦住说,要买票的。我说,这个展览也要买票啊?她说我们这里通常只有一个展馆是要买票参观的,先头是三星堆展,撤展了,现在就是连环画展。我问,老年证行不行?她说不行。又问,摄影证行不行?她说什么证都不管用,就是要买票。其实票价也真不贵,9.9元,扫码关注华新遗址的公众号,进入售票程序,微信购买,支付宝还不行。
我猜想,也许这里举办的沉浸式敦煌展、沉浸式三星堆展,包括这次的连环画展大致相当于到电影院戏院看电影看戏,什么级别的证件都不管用。没听说拿了老年证或者军官证去看电影的是吧。
我扫了码还没进去,后面跟来一个老同志,也要进去,被值班大嫂给拦住,要他买票。他说,我就是从后面过来的嘛。大嫂说,这个馆要买票。老人说,哦,那就算了,我不进去了。也是临近撤展的当口,人们的热度已过,所以,整座展馆里只有我一个人。后来给家里人汇报,她说,要是人多就好了,你可以拍到那些看展览的人,把他们全神贯注的神态给拍出来,很有趣的。
想象总是美好的,奈何长长的一溜展馆,真的只有我一个人。有时候会有一位管理人员,也是一位大嫂匆匆走来走去,我估计是怕我触碰并且损坏了展品,做一个巡逻吧。
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好处,即毫无干扰,很安静地看自己喜欢看的展品,并且可以从容不迫地拍照。
这个展览是由黄石文旅局和黄石城发集团主办;黄石文旅集团、上海市连环画专委会、湖北省连环画分会、华新1907文化公园联合承办的。我不懂主办方的联系,黄石文旅局和黄石城发集团是怎么给扯到一块的。承办方的关系很明确自不必谈,逻辑联系很清楚。一进门有一个名家介绍,从前的美术界我还有一点儿了解,你比如说连环画吧,我知道有戴敦邦,顾炳鑫,程十发,刘继卤,贺有直等等著名的连环画家,都是大师级别的。现在挂在墙上的几位,一个都不认识,比如陈旸,张新国,马方路等,只是有一位庞先健还有点印象,也不记得画了啥连环画。你至少得弄出个陈玉先、方增先、施大畏什么的出来也行嘛。
参观这个展览,有我觉得不如意的地方,也有觉得十分满意的地方。不如意的地方是,这里展出的连环画,基本上是在我个人连环画的空窗期出现的作品,尤其是在文革中后期出现的连环画,比方说大家熟悉的《创业》这部电影,出了影版的连环画。还有其他一些文革时期美术创作组出品的连环画等等。这些我一概不熟悉,感觉是,文革时期的旧书现在比较走红,好卖。
至于满意的地方,以及我个人的思想收获,留待下次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