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某一天,跟周总理聊完天后,傅崇碧偷偷带着三十多位老同志躲到了警卫一师的东高地住处。江青一听说这事儿,立马带着人就往那儿赶,到了门口就开始步步紧逼傅崇碧,一个劲儿地追问,非要傅崇碧把那些老同志交出来不可。
傅崇碧面对江青等人的质问,机智应对,巧妙地把他们挡在了营房大门外。双方就这么僵着,谁也不让谁,气氛紧张得要命,情况相当危急。
那时候究竟咋回事呢?为啥傅崇碧会领着三十多位老同志躲在警卫一师的营地里?
【功勋等身的革命生涯】
1932年那会儿,革命的路子真是难走得很。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地盘上步步紧逼,国民党也老想着法子围攻红军。就是在那一年,16岁的傅崇碧,多亏了学校里的老师引导,他知道了共产党的理念,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1932年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傅崇碧参与了不少大仗硬仗,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有朝鲜战争,他都亲身经历过。他那种勇猛无畏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佩服。
1933年秋天,国民党动手了,发起了他们的第五次大围攻,目标直指江西那块革命的地方。红军当然不甘示弱,开始反围攻。在战斗中,傅崇碧可是冲在最前头,勇猛得很。
傅崇碧正悄悄观察着敌人的动静,没想到敌人竟从背后悄悄摸了上来。突然,“砰”地一声枪响,就在傅崇碧耳边炸开了锅。敌人发现了傅崇碧,二话不说,直接朝着他的后脑勺就扣动了扳机。
幸好傅崇碧那会儿正低头查看状况,子弹只是贴着他的后脑勺飞了过去。要不是他刚好低头,他的革命路可能又得走到头了。
这次和死神打了个照面,但傅崇碧为革命豁出去的决心一点没动摇。
傅崇碧还是那个冲在革命最前线的勇士。有次打仗,他直接撞上了敌人。那时候,他手底下就十来号人,而敌人那边足有一百多号。虽然人数上咱们差了一大截,但傅崇碧毫不畏惧,领着兄弟们就跟敌人干上了,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傅崇碧他们一路拼杀,最后被逼到了悬崖边。眼看没路可退了,大伙儿毫不犹豫,一个个接着往下跳,宁死也不当敌人的俘虏。
傅崇碧往下跳的瞬间,运气不佳,整个人倒挂在悬崖边一根突出的树枝上。他拼尽全力想挣脱这窘境,在树枝上胡乱扑腾,结果一个不稳,头朝下栽了下来,摔得浑身是伤,脸上、身上都被树枝划得血肉模糊。
就在傅崇碧从树上掉下来那会儿,追到悬崖边的敌人还不肯罢休。尽管傅崇碧受了重伤,但他还是硬撑着跟部队一起转移,没想着找个安全地儿先歇着。敌人看他们不顺眼,扔过来一颗手榴弹,幸运的是,那手榴弹挂在树枝上,没炸响。
死神又一次找上了傅崇碧,但傅崇碧凭借着出色的战斗本领和胆量,再次巧妙地甩开了死神的纠缠。
1935年,红军开始大转移,傅崇碧担起了给主力部队打掩护的任务。那时候,他依然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打仗,结果不小心被敌人的炮弹给炸伤了,腿上还被弹片划了一道口子。
傅崇碧虽然受了重伤,但他还是硬撑着跟部队一起走,没选择找个安全地儿歇着养伤。
可是,在部队行进的时候,傅崇碧腿上的伤越来越厉害,开始化脓了。没办法,只好把他送到红四军总医院去医治。
红四军总医院的医生们仔细瞧了瞧傅崇碧的伤口,然后说必须得赶紧给他做手术。
傅崇碧心里咯噔一下,立马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没办法,医生先给傅崇碧打了麻药,接着就赶紧把手术给做了。
傅崇碧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病房躺着,他赶紧坐起来,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腿。之前医生跟他说得赶紧动手术,结果傅崇碧心里一咯噔,以为医生是要把他的两条腿给锯掉呢。
傅崇碧觉得,身为一个革命战士,就得紧跟着红军的脚步,为了人民和国家去战斗。要是因为腿伤被锯掉双腿,从而离开革命队伍,他实在没法接受。所以,他干脆就拒绝了治疗。
傅崇碧做了手术后,伤势慢慢好转,没多久,他又精神抖擞地回到了前线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傅崇碧响应国家号召,又一次奔赴朝鲜战场。
其实,在新中国还没成立那会儿,傅崇碧一直都在革命的最前线忙活,不过他干的更多的是军队里的政治活儿,大家都叫他“文人将军”。
在朝鲜战场上,有人担忧傅崇碧这位文人出身的将领,可能不够强硬,难以独当一面指挥打仗。但彭德怀将军却力排众议,坚持让傅崇碧来指挥。结果,在铁原那场激烈的阻击战中,傅崇碧成功完成了任务,一下子打出了名气。
回国后,傅崇碧特别低调,一边当着军长,一边还跑到军事学院去深造学习。
傅崇碧接到任命时,心里头那叫一个惊讶,觉得自己可能挑不起这副重担,生怕自己做不好这么重要的工作。
说到这事儿,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就跟傅崇碧说了,他的这个任命啊,是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点头同意的。傅崇碧一听组织这么信任他,认可他,立马就调整心情,准备上任,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不负所托。
于是,傅崇碧挑起了北京保卫的大梁。不光如此,他还得确保北京的老干部们安然无恙。
周总理给傅崇碧下了三条重要任务:首先,得确保北京人的饭碗满满的;其次,得让北京有足够的煤炭可以烧;最后,还得保证北京城里灯火通明,不缺电用。
遵照周总理的三条重要指示,傅崇碧带着手下的人马,干劲十足地忙活起来。干着干着,傅崇碧又亲自跑到最前线去,忙到连身体都出了状况,因为尿血不得不频繁跑医院。
除了确保北京的安防和日常运作顺畅无阻,傅崇碧还大胆站出来,豁出去保护北京城里众多的老干部。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尽全力守护着这些老干部的安全,确保他们不受任何威胁。傅崇碧的这份担当和勇气,让人深感敬佩。
罗瑞卿因为重病住院,就在要被转移的时候,傅崇碧突然接到周总理的电话,他二话不说,立马奔到了现场,直接拦下了那些准备带走罗瑞卿的人。
面对对方一连串的紧追不舍,傅崇碧镇定自若,紧紧守护着病重的罗瑞卿。
1967年那会儿,武汉军区的头儿陈再道和政委钟汉华回到了北京,他们被临时安顿在了京西宾馆住下。
那时候,有些人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动,就聚在一起,跑到京西宾馆去闹事,想硬把陈再道和钟汉华给拽走。
乱糟糟的情况下,西安的群众直接冲破了京西宾馆门口的安保,好几百号人都涌到了宾馆大门口聚着。
傅崇碧立马带着人赶到京西宾馆,他先把陈再道和中汉华安顿在电梯口候着,接着就去跟那些想冲进宾馆的人谈判。他好言好语地劝慰他们,想尽办法不让局面变得更糟。
后来,多亏了周总理出面帮忙调解,这事儿才顺顺利利地解决了,没闹大。
不过,京城里的情况还是挺紧张的。周总理下令后,傅崇碧立马行动,把三十多位老干部安全带到了警卫一师的东高营房里藏起来。
那时候,傅崇碧硬是顶住了外面的重重压力,愣是没让任何人把营地里的那三十多位老干部给带走。
另外,傅崇碧在和毛主席聊工作的时候,顺便提起了这事儿,还得到了毛主席的直接点头,说要一定得把这些老干部给照顾好。
1968年,傅崇碧在执行任务时,被说成是带头搞武装冲突,因此他的职务突然有了变动,被火速提拔为沈阳军区的司令员。这个任命一下来,傅崇碧在周总理的安排下,立马坐上飞机赶往沈阳,走得急,只给老婆留了个小纸条,告诉她自己去哪儿了。没多久,傅崇碧的老婆孩子也都跟着到了沈阳。
在沈阳,傅崇碧虽然名义上是调任,但实际上被紧紧盯着,不过还好,他的老婆孩子都在身旁陪着。当地的乡亲们对他们一家特别关照,所以他们的日子还算过得安稳平静。
1979年,也就是傅崇碧调到沈阳六年后,他收到了从北京传来的好消息,说他那些事儿都查明白了,连毛主席都亲自关心了他的情况。
之后,毛主席在好多次会议上都聊到了傅崇碧,还跟周总理说,得赶紧让傅崇碧回北京,继续他的工作。
1974年9月,傅崇碧被调到了沈阳军区,但不久后,根据中央的安排,他又回到了北京。这次回京,是周总理特别关照的,说要好好安排傅崇碧的生活。得给他准备好房子、专车,还得派人去照顾他。最重要的是,得把他的妻子儿女都接回北京来团聚。
回京的第三天,傅崇碧探望了生病的周总理。他们上次见面已是七年前的事了。周总理一番关切的问候,让傅崇碧心里热乎乎的。他连忙跟周总理说,这七年来,自己可是长了不少见识。
到了1977年,傅崇碧的工作得以恢复,这时邓小平特地叫来了傅崇碧,又一次让他担任北京卫戍区的司令。有了组织这么大的信任,傅崇碧自然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守护北京的工作中。
【相濡以沫的革命伴侣】
1935年那会儿,傅崇碧在帮忙主力部队撤退时,两条腿不小心被敌人的炮弹碎片给伤了。后来在红四军总医院动了手术,恢复期间,他碰见了自己一辈子的革命好搭档,也就是黎虹。
那时候,黎虹跟着八路军,从河南一路走到延安去找亲人。到了延安,因为黎虹之前在卫生学校学过,所以就被安排到了总后方医院工作。但黎虹心里头不乐意待在后方,她一门心思就想去前线出点力。
黎虹跟着大伙一起过了黄河,往抗大总校赶路。这一路上,黎虹老是发烧,身体状况挺糟糕的。组织上好几次都想让她留下来休息,可她就是不愿意。黎虹硬是挺着,咬紧牙关,就这么跟着大家一起走到了抗大总校。
那时候,傅崇碧在抗大总校里头当个干事。没过多久,在组织的牵线下,他们俩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且很快就组建了革命家庭。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傅崇碧领兵去清理石家庄周边的那些假军队。那时候,黎虹正好在白求恩学校里学习呢。傅崇碧不顾下着大雨,急着去找黎虹。黎虹一看,为了全力挺自己老公的革命事业,她立马就决定跟着部队一起走。
不过,因为战争不断,傅崇碧两口子虽说在同一个地界,可却是一个在前线打仗,一个在后方给人看病,夫妻俩总是见少离多。
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傅崇碧立马冲到了前线,这一走就是一整年,音讯全无。黎虹心里放心不下,就琢磨着跟着大军去朝鲜战场瞧瞧丈夫。去朝鲜的路上那叫一个危险,美军飞机老来轰炸,但黎虹从没动过退缩的念头。
朝鲜的傅崇碧夫妇,在分开整整一年后,终于又见面了。
1957年,傅崇碧查出了肾脏毛病,后来医生确定是肾癌。那会儿,黎虹也被查出神经系统出了问题。夫妻俩都病了,住进了北京301医院。
夫妻俩在生病期间一直给对方打气,相互宽慰,后来经过医生的治疗,两个人都慢慢好起来了。
1968年,傅崇碧被调到了沈阳,随后不久,黎虹就带着孩子们也跟着去了沈阳。在那七年的时光里,傅崇碧一家子被看得紧紧的,但他们一点不急不躁,全家人紧紧团结在一起,过着简单平静的小日子。到了1977年,傅崇碧又被提拔为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员,这时候,黎虹更是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傅崇碧到了晚年,一门心思扑在写回忆录上,黎虹呢,则迷上了画画。两人结婚50周年的时候,黎虹拿起画笔,傅崇碧则吟起诗来,一起创作了一幅寿桃图。
五十多年革命路,风风雨雨一起走,傅崇碧和他的妻子始终志同道合,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他们一路携手同行,彼此照顾,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亲密无间。
看看傅崇碧这一辈子,他从年轻时就投身革命,一直都在战场上冲在最前头,好多次都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他还两度被选上当北京卫戍区的司令。他的另一半也是他的革命战友,两人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不管是工作还是过日子,他都拼尽全力,做到了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