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中国国防部消息称,中国与埃及两国空军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埃及空军基地组织代号为“文明之鹰-2025”的联合训练。
在前往埃及时,中国空军机群采取“空转+空运”混合编组模式,飞经多个国家,航程近6000公里,于4月15日完成全员全装运输。
这是中国空军首次以完整作战体系进行跨洲机动,也是中国一项精心策划的举措,旨在投射军事力量,对外展示中国空军的新战力。
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有助于发展长途奔袭的技战术,也标志着中国初步具备向中东进行快速战略投送的能力。
在此次联训前的战力投送中,中国空军派出歼-10C/S战机、运-20运输机、运油-20加油机、空警-500预警机及直升机组成的混编机群,
通过新的混合编组模式,成功抵达远在6000公里之外的北非国家埃及。
这一投送距离覆盖6个时区,途中由运油-20首次在实战化联训中为歼-10C提供跨洲际加油支持,使战机续航能力突破航程限制,实现“洲际直达”。
而编队中的运-20大型运输机,除了装载演习弹药与人员外,还搭载了直升机,并为这次演习提供了后勤保障。
中埃“文明之鹰-2025”联合训练中国空军出动的作战编队,包括空战、预警指挥、远程加油等核心机型,形成“战斗机+预警机+加油机”的完整作战体系。
据《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空军此前从未有大机队、成体系、跨洲际奔袭的行动,总体缺乏长航时飞行经验,而这恰恰是美国等大国空军的必备能力。
但这一次,通过中埃演习的组织与实践,中国空军飞行员体验了在长距离飞行中跨时区、跨气候的考验,战斗机也会接受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检验。
这些经验有利于解放军摸索长途奔袭的技战术问题,并为新型战斗机的升级与发展提供参考。
而这次与中国空军进行联合演习的埃及空军,是一支中东地区的强大空中军事力量,
其空军装备融合美、俄、法等多国体系,装备主要有美国的F-16、法国的“阵风”与俄罗斯的米格-29,但基本都是早期型号。
受困于以色列的原因,埃及空军的上述机型,目前均面临升级的巨大需求,但却很难实现。
中国参演的歼-10C属于四代战机中的佼佼者,目前已装备至少四个国家,
据说该机携带的霹雳-15导弹性能特别优秀,两者优异的结合再获得空警-500的支持,仅能吊打任何其它四代战机。
分析指出,中埃“文明之鹰-2025”联合训练是中国与装备西方空战体系的国家联合进行的空军演习之一,可以充当中国空军的磨刀石。
除了可显著提升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之外,还能让中国空军深入了解外军的装备特点与技战术,又可借机向外军展示中国空军的新装备。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远程投送战力,足以证明中国已具备将“本土作战能力”转化为“全球投送能力”的硬实力。
这种能力不仅是中国军事技术的突破,更是国际秩序变革的信号——中东地缘政治的铁幕,开始融入中国因素。
(军评陈光文于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