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皇后,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她容貌出众,婀娜多姿;她善解人意,说话做事很符合皇帝的心意,所以深受皇帝的宠爱。
作为后宫中女人,爱慕虚荣、曲意逢迎、巧言令色,这些都不是她们的错。因为后宫佳丽三千若想得到皇帝的专宠,必须得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出女人最妩媚的一面,才有机会得到皇帝的青睐。
张皇后,具备以上所说的一切,但除此之外,她还有一颗强烈的追逐权利的野心。

她心机深重,爱慕权利,干预朝政,勾结太监李辅国,谋害名臣李泌,迫害建宁王李倓。
之后她又图谋废除太子李豫,想立自己的儿子李侗为太子,但此说没有成功。宝应元年,她又暗地图谋想控制政局,不过事情泄露后她就被幽禁起来,后被处死,且被贬为庶人。
张氏,邓州向城人,是今天的河南省南召县。父亲张去逸,身份显赫,官运亨达。张去逸的母亲与唐玄宗的母亲是亲姊妹,他与他玄宗是姨表兄弟。所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
唐玄宗时张去逸任金吾将军,赐紫金鱼袋,加光禄卿。张去逸之子张清娶了肃宗之女郯国公主。
唐玄宗天宝年间,张氏被选入太子宫封为良娣,被称为张良娣。后来李亨与太子妃韦氏解除婚姻,张良娣就专宠于太子。

安史之乱发生,玄宗仓皇逃往蜀地,李亨与张良娣随从,但李辅国劝太子留下,于是李亨北上灵武。当时兵荒马乱、道路险阻且随行官员并不多。
此时太子的心情无比低落。但张良娣此时展现出了她贤良淑惠、同甘共苦的女性崇高德行。每当太子留下住宿时,张氏总是先一步赶在李亨前面。
李亨说:“抵御敌人不是妇人家的事,你为何要在前面呢?”张氏则说:“太子每天艰难跋涉,如果遇到敌人,卫兵不多,我在前面挡着,总能拖延一点时间,可以让太子从后面逃走。”
到了灵武后,张氏又展现出吃苦耐劳、体恤下属的品质。此时张氏产下一子,三天后她不顾身体虚弱就起来就缝制战士的衣服。

太子心疼她说:“产后忌讳劳累,你这是何苦呢。”张氏又说:”这不是妾身顾及自身的时候,需要先考虑太子的事情。”
张氏的话像春风细雨,像和煦的阳光一样,浸润、温暖着太子的心。
在太子最落魄,最失意的时候,有张良娣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知冷知热的人在身边,太子感激不尽,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所以肃宗即位后,很快便立张良娣为淑妃。到了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又册立她为皇后。张皇后为唐肃宗生下两个儿子即李召和李侗。
张皇后专宠于肃宗,虽然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荣华富贵的日子并不能满足于她,她想要权利,掌控一切的权利。她的政治野心逐日膨胀,于是与宦官李辅国勾结,屡屡干预政事。

最初她与李辅国诬陷建宁王李倓欲谋害其兄广平王李豫,肃宗听信她的谗言,果真赐死李倓。后来,张皇后几次想废除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并未成功。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肃宗病情严重,张皇后乘机与朱辉光等人合谋,矫诏召太子入宫侍疾,意图非常明显。
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知道皇后的图谋,于是调兵遣将,列军迎候太子并保护太子到禁军中。当晚,李辅国领兵到三殿,将朱光辉一众全部逮捕囚禁起来,之后又将张皇后软禁于别殿。唐代宗李豫即位,张皇后被废为庶人,不久就去世了。

张皇后曾经和丈夫风雨同舟,同甘苦,共患难,表现出一个女人的贤良恭谦和崇高的美德。然而随着帝王的专宠和地位的不断提高,她逐渐变得野心勃勃、利欲熏心,强横暴虐,与之前完全判若两人。也为她以后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假如她能够一如之前,不改初心,贤良恭谦,也许会彪炳史册,成为一代贤后,而不会落得如此悲惨和不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