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我们迎来了第18个世界自闭症日。这一天,全球将目光聚焦于自闭症群体,他们就像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独自闪烁在自己的宇宙里。

自闭症,医学上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点包括独特的社会互动方式、非标准的学习模式、对特定主题的强烈兴趣、倾向于遵循常规惯例、存在沟通障碍以及特殊的感官信息处理方式。
自闭症患者的社交互动存在显著障碍。他们往往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缺少反应,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兴趣,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不懂得社交规则,也难以根据社交场景和线索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建立友谊对他们来说更是困难重重。比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即使身边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也会独自待在角落里,对周围的热闹无动于衷,当其他小朋友主动找他交流时,他可能不会给予回应,甚至会表现出烦躁。
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面,自闭症患者同样存在问题。语言理解能力受损,发育迟缓,形式及内容异常,语调、语速也常常与常人不同,言语运用能力不足。非言语交流障碍则主要体现为交流时的表情、动作、姿势很少。有些自闭症儿童可能两三岁还不会说话,而有些即使学会了说话,也只是机械地重复他人的话语,缺乏主动表达和对话的能力。
兴趣范围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也是自闭症的典型表现。他们可能对正常儿童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不感兴趣,却对一些非玩具性物品,如一段绳子、一个瓶盖等情有独钟,能专注地摆弄很长时间。并且,他们倾向于保持日常活动程序的固定性,一旦被改变,就会焦虑不安甚至哭闹、反抗。比如每天必须走相同的上学路线,吃同样的饭菜等。
据统计,全世界每160名儿童中就有一名自闭症患者,中国有超过200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人口出生而不断增加 。自闭症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面对自闭症群体,我们能做些什么?从家庭角度来说,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关爱。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应及时就医诊断,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家庭干预时,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例如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进行社交互动和语言表达。像玩搭积木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搭,在过程中不断交流,引导孩子表达想法和需求。
社会层面,要提高对自闭症的认识和接纳程度。学校应提供融合教育的环境,让自闭症孩子有机会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老师也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以便更好地照顾和引导自闭症学生。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居民了解自闭症,为自闭症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企业也可以为自闭症患者提供一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在这个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一起关注自闭症群体,用理解、包容和爱,为“星星的孩子”照亮前行的路,让他们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