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术后2年猝死!警惕:心脏支架不是终点,4大生存法则要牢记

小王的备忘录 2025-04-16 04:22:37

“明明已经装了支架,还是这个结局,这支架就是‘催命符’,一点没错!”

昨天下午回家,听两位老人说起小区里的刘叔,都是唏嘘不已。刘叔也才60来岁的人,2年前装支架的时候,听说刘叔的2个孩子还闹了个不愉快,大闺女坚持要听医生的,装这个支架,可小儿子却很反对,觉得父亲都这个年纪了,不能瞎折腾,这支架一装,人也就废了。不过最后,还是老大做了主,把父亲的这个支架给装了。

谁曾想,这装完支架才2年多点的时间,刘叔就猝然离世,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不用多想,刘叔的两个孩子还没等父亲下葬,就大吵一架,小儿子坚决认为,父亲的去世就是这个支架的错,大闺女也不依不饶,觉得他是无理取闹。刘叔这一走,就连小区的很多老人也对心脏支架产生了怀疑,明明是救命的,怎么就成催命的了?支架手术还能不能做?

一、心脏支架手术到底是“救命符”,还是“催命符”?

可以肯定的是,心脏支架手术是当之无愧的“救命符”,而非“催命符”。它的出现堪称里程碑式的发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只不过支架并非万能。

1. 支架的作用:救急但不能根治

心脏支架(冠脉支架)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它的作用是通过撑开堵塞的血管,恢复血流,迅速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很多人误以为“装了支架,冠心病就治好了,也不用担心再心梗了”,这是最大的误区!

因为支架只是暂时疏通血管,但无法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更不能消除堵塞血管的危险因素。如果术后不坚持规范治疗,血管可能会再次狭窄,甚至发生支架内血栓,导致猝死。

2. 支架术后猝死的真正原因是这些!

事实上,刘叔的悲剧并非个例,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在支架术后仍再次发生心梗,甚至是猝死。而支架本身并非导致死亡的原因,因为支架≠治愈,只要危险因素持续存在,患者就随时面临血管再狭窄的风险。其中加速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就包括术后未规律服药、未控制危险因素、未定期复查等,这些才是真正的隐患!

3. 支架已经被国外淘汰?

除了支架术后的风险之外,很多人不愿意做支架手术是因为听说它在国外已经被淘汰了。这绝对是捕风捉影的事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心脏支架手术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国内外都被广泛应用,绝不存在被国外淘汰一说。从全球范围来看,每年都有大量心血管疾病患者受益于心脏支架手术,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量还在逐年稳步增长。之所以会出现 “支架被国外淘汰” 这种谣言,可能源于对个别医疗理念变化的误解。

二、心脏支架后,想要活得更长,牢记4大生存法则!

说到底,支架手术不是万能的,心脏支架也绝不是治病终点,术后患者想要好好活着,还得从根源入手,杜绝危险因素才行。

法则1:坚持服药,不能擅自停药

支架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支架内血栓,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而药物治疗正是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因此必须严格遵医嘱服药,尤其是以下药物,必须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才行。

①双抗治疗: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至少1年,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防止血栓形成,1年后可停用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之后大多只需服用阿司匹林一种即可。

②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用于稳定斑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守好血栓形成的第一道防线。

③其他用药:除了上述两类基石药物之外,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比如三高患者需要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必要时还需服用一些改善预后,保护心脏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

法则2:严格控制“三高”,尤其是LDL-C

支架术后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比普通人更严格:普通患者要降至LDL-C < 1.8 mmol/L,极高危患者,如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等,需要降至LDL-C < 1.4mmol/L。如果单靠他汀无法达标,可能需要联合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如阿利西尤单抗)。另外,血压最好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空腹血糖最好能降至6.1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 以下。

法则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生活

很多支架术后患者觉得装了支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后就开始放肆生活,大吃大喝,烟酒不离,殊不知这些都是让血管再次堵塞的危险因素。想要让支架持续发挥作用,先得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尤其要注意规避以下高危因素,比如大吃大喝、吸烟喝酒、熬夜过劳、久坐不动、情绪波动、压力大等,做到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劳逸结合、缓解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等。

法则4:定期复查,监测心脏健康

除了按时吃药,管理生活方式之外,支架术后的复查至关重要,建议术后1个月检查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术后3-6个月复查冠脉CTA或运动负荷试验,评估血管情况;每年1次全面体检,包括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等。具体检查项目还需结合个人情况来选择,如果平时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

1 阅读: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