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俄制战机“三连击”:阿尔及利亚与伊朗豪掷百亿
作为传统俄制武器的客户,阿尔及利亚空军近期动作频频,早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俄媒就证实阿尔及利亚将接收25架苏35SE,合同金额约30亿美元,而这批战机原为埃及弃购订单后的翻新升级版,此外首批12架苏57也以1.5亿美元的单价完成交付,阿尔及利亚由此成为非洲首个五代机用户,此前阿尔及利亚已装备70余架苏30MKA和40架苏34,俄式战机占比超90%,尽管2021年该国曾公开批评苏35雷达性能落后,但最终仍然选择了路径依赖,与其重构中西方的作战体系,不如延续俄制装备的维护和训练惯性,与此同时50架苏35也开启了伊朗的空军革命。

在今年1月份,伊朗革命卫队首次确认接收俄制苏35,终结了其空军依赖40年前美制战机的历史,其中首批24架为整机交付,剩余26架则在伊斯法罕进行组装,配套引进的米28武装直升机和雅克130教练机,构建起俄式空战体系,总成本预计在50亿美元左右,部分则以油气资源抵扣,这一采购不仅填补了伊朗防空漏洞,甚至直接剑指驻中东美军,毕竟苏35350公里的雷达探测范围足以压制F35的隐身优势,而俄制战机的强势回归,也意外挤压了中国四代机的出口空间。

二、中国战机遭遇“体系壁垒”:歼-10CE、歼-35E破局艰难
作为中国首款三代半外贸战机,歼10CE在巴基斯坦的表现虽然很亮眼,却始终没能打开北非市场,阿尔及利亚2023年曾对歼10CE进行过考察,但最终因与苏30MKA体系不兼容而放弃,其余潜在客户埃及、阿联酋则更倾向于直接采购隐身战机,这就导致歼10CE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其次被寄予厚望的歼35E也面临着双重挑战,苏57通过用户升级策略锁定传统客户,阿尔及利亚采购苏57后,未来至少20年都不会考虑其他隐身机型,F35则垄断了西方市场。

三、军贸暗战升级:未来十年或现“三国杀”格局
当前全球战机市场正从美俄争霸,转向美俄中三足鼎立,但中国仍需突破三大壁垒,毕竟歼35E的单价已低至8000万美元,但缺乏俄式装备使用历史的北非、中东国家,仍更倾向于选择即插即用的俄制体系,歼35E不仅被俄制五代机截胡,美俄也在瓜分生态位,仅凭隐身优势很难打破市场铁幕,一边是俄制用户连带采购防空系统、数据链和弹药,在体系捆绑中形成了闭环生态,俄罗斯甚至将苏57的产能提升至年产12架,另一边是美国通过制裁施压,在地缘博弈中迫使伊朗、阿尔及利亚等敏感客户选择装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需优先满足自用需求,解决产能方面的瓶颈,若歼35E能在2028年前拿下首个中东订单,或可撕开市场缺口,反之则可能重演FC1枭龙的困局,性能优异却难敌体系惯性,这场价值千亿美元的隐形战机争夺战,胜负或许就在未来三年见分晓。
不经过战场验证,是不行的,俄罗斯能在乌克兰抗击住北约的武器,就是最好的广告、
拿个样机去国外摆就想有人下单了[无奈吐舌][无奈吐舌][无奈吐舌]直播带货多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溜谁知道你行不行啊,靠嘴吹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