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也开始“跳楼大甩卖”了?
当年咱可是挤破头想加价提车的宝马,现在竟然跌到20万出头就能开回家,这到底是天上掉馅饼,还是另有隐情?
这年头,豪车也玩起了“跳水”,表面上看是给了消费者一个大大的惊喜,但背后却是豪华车市场面临的重重压力。
不信?
咱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
先说说这“后浪”的冲击。
中国本土汽车品牌,那可不是吃素的。
以前咱买车,咬咬牙也要上个合资品牌,觉得有面儿。
现在呢?
比亚迪、蔚来这些牌子,设计、性能、智能化,哪一样不比合资车强?
尤其是新能源这一块,直接弯道超车,把一众老牌车企甩在身后。
你想想,同样的价格,能买到配置更高、科技感更强的国产车,谁还傻了吧唧地去买减配的“洋货”?
这就像相亲,以前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现在是“自家闺女更漂亮”,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
再说说这“电车时代”的来临。
以前咱说买车,首选肯定是燃油车,毕竟加油方便嘛。
现在呢?
充电桩越来越普及,电动车的续航也越来越长,开起来还安静平顺,谁还愿意忍受燃油车那股子汽油味儿?
更何况,现在油价蹭蹭往上涨,电费可比油费便宜多了。
这就像谈恋爱,以前是“有车有房才能结婚”,现在是“有电有桩才是王道”,时代变了!
这豪华品牌,也不是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你看宝马,又是搞电动化,又是搞智能化,又是搞个性化定制,花样百出,想方设法地留住客户。
但是,转型哪有那么容易?
一方面,技术积累不够,新能源车型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品牌形象固化,很难摆脱“油腻大叔”的形象。
这就像减肥,喊口号容易,迈开腿难,转型之路漫漫修远兮。
话说回来,宝马3系这次降价,也算是“无奈之举”。
你想啊,车企也是要吃饭的,销量上不去,经销商就要亏本,厂家就要减产。
与其让车子躺在仓库里生锈,不如降价促销,赶紧回笼资金。
而且,这次降价的幅度确实不小,对消费者来说,也算是个实实在在的优惠。
但是,问题也来了。
降价之后,服务质量会不会下降?
零配件会不会偷工减料?
品牌价值会不会受损?
这些都是消费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就像网购,便宜是便宜,但是质量和服务能不能跟上,就很难说了。
当然,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宝马3系毕竟是宝马3系,底子还是不错的。
设计经典、空间够用、内饰精致、操控精准,这些都是它的优势。
而且,降价之后,性价比确实提升了不少,对那些追求品牌和操控的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宝马的未来在哪里呢?我觉得,关键还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电动化转型要加速。
不能再抱着燃油车的老本不放了,要加大对电动车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电动车型。
你看特斯拉,靠着Model 3和Model Y,硬生生地把豪华车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宝马要是不抓紧时间,恐怕就要被“拍在沙滩上”了。
其次,智能化升级要跟上。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看的就是智能科技。
自动驾驶、智能语音、车联网,这些都要搞起来。
你看蔚来,靠着NOMI语音助手,俘获了一大批粉丝。
宝马也要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再次,品牌价值要重塑。
不能再靠着“老牌豪华”的名头混日子了,要创新设计、提升服务、打造个性化体验,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
你看保时捷,虽然价格贵得离谱,但依然有人愿意为它的品牌价值买单。
宝马也要找到自己的“灵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本土化策略要加强。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宝马要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推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
你看大众,靠着“神车”桑塔纳,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宝马也要找到自己的“桑塔纳”,才能在中国市场扎根。
说白了,宝马这次“跳水”,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豪华品牌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积极拥抱变革,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不然的话,恐怕就要被时代的车轮碾压了。
唉,这年头,连宝马都开始“卷”了,咱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都减配成啥样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方向盘贼丑
说到底保时捷还能装逼,BBA越来越平民化,不能装逼了
宝马毛病一大堆,修的你怀疑人生
你车小编吵不过1米七
无论怎么降,开不起的还是开不起
车身生锈,这个问题突然没有了?不愿意忍受汽油味儿,就愿意忍受晕车感?
这是标轴的价格,加长的贵一万五。[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2020年买的时候价格现在能买5系,去年年底已经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