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最新报告喊话中美两国:暂停关税战,回到谈判桌上

短平快说读 2025-04-19 12:57:13

面对当前中美愈演愈烈的关税大战,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无法坐视旁观。昨日,WTO专门为此发布报告,喊话两国回到谈判桌上,再打下去,全世界贸易都要出问题了。

4月16日,WTO发布《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在当前条件下,预计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将下降0.2%,比“低关税”基准情景下的预期低近三个百分点。这一预测基于截至4月14日的关税情况。如果形势恶化,贸易额可能进一步萎缩,到2025年将降至-1.5%。

服务贸易虽然不直接受关税影响,但预计也将受到不利影响,目前预测全球商业服务贸易额将增长4.0%,低于预期。

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表示:“我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深感担忧,包括美中对峙。近期关税紧张局势的缓和暂时缓解了全球贸易的部分压力。然而,持续存在的不确定性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绊脚石,给世界各国,尤其是最脆弱的经济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这场危机,世贸组织成员拥有前所未有的机会,为本组织注入活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简化决策流程,并调整我们的协议,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全球现实。”

今年年初,WTO预计2025年和2026年世界贸易将继续扩张,其中商品贸易将与世界GDP同步增长,商业服务贸易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然而,自1月份以来推出的大量新关税促使世贸组织经济学家重新评估贸易形势,导致其对商品贸易的预测大幅下调,对服务贸易的预测下调幅度较小。

风险预测

商品贸易预测的风险持续存在,尤其源于美国重启已暂停的“互惠关税”,以及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蔓延,这可能会影响美国以外的贸易关系。如果互惠关税成为现实,到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速将下降0.6个百分点,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蔓延则可能使其再下降0.8个百分点。互惠关税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蔓延加在一起,将导致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额下降1.5%。本报告的分析章节将详细探讨这些情景。目前,预测中尚未涵盖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相关的服务贸易风险。

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Ralph Ossa表示:“我们的模拟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会减少出口并削弱经济活动。”此外,关税是一种政策杠杆,其影响范围广泛,且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贸易紧张局势日益加剧的全球背景下,清晰地认识这些权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区域货物贸易预测

最新预测与2024年的情况截然相反,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增长2.9%,而GDP增长2.8%。这使得2024年成为自2017年以来(不包括新冠疫情反弹的影响)货物贸易增长首次超过产出的一年。

预计2025年,近期关税措施对商品贸易的影响将因地区而异。

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预计2025年北美出口将下降12.6%,进口将下降9.6%。该地区的表现将使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减少1.7个百分点,使整体数据变为负值。预计今年亚洲的出口和进口都将温和增长(均为1.6%),欧洲也是如此(出口增长1.0%,进口增长1.9%)。在现行政策下,这两个地区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仍将保持正值,尽管低于基准低关税情景下的贡献。其他地区对世界贸易增长的总体贡献也将保持正值,部分原因是它们作为能源产品生产国的重要性,而能源产品的需求在全球商业周期中趋于稳定。

预计中美贸易中断将引发严重的贸易转移,引发第三方市场对来自中国竞争加剧的担忧。随着贸易转向,预计中国商品出口在北美以外所有地区将增长4%至9%。与此同时,预计美国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和电气设备等行业的进口将大幅下降,为其他能够填补缺口的供应商创造新的出口机会。

此外,美国恢复关税可能会对出口导向型的最不发达国家(LDC)产生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对外部经济冲击尤为敏感,因为它们的贸易集中于少数几种产品,且应对冲击的资源有限。在当前美国暂停“互惠”关税的情况下,最不发达国家可能从贸易转移中受益,因为它们的出口结构与中国相似,尤其是在纺织品和电子产品方面。

商业服务贸易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2024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26.4%,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数字化的进步,促进了服务贸易对全球贸易的贡献。2024年,服务贸易总额达8.69万亿美元,增长9%,与2023年的增长持平。这与货物贸易形成了鲜明对比,2024年货物贸易额仅增长了2%。

尽管高关税仅限于货物,但预计其影响将波及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包括服务贸易。

高关税将直接影响货物贸易量,导致港口和机场对货运和物流服务的需求减弱,而这些服务占整体运输的绝大部分。国际旅行,尤其是休闲旅行,可能是最先受到经济不确定性影响的行业,因为旅行和住宿方面的可自由支配支出很容易被削减。此外,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支持货物贸易的各种中间服务以及专业服务、研发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其他服务的需求可能会下降。

2025年服务业增长主要来自欧洲,在现行政策下,预计欧洲出口将增长5.0%。2026年,欧洲将继续保持4.4%的增速。预计亚洲经济体服务业出口2025年将增长4.4%,2026年将增长5.1%。北美服务业出口增速2025年将放缓至1.6%,但2026年将加速至2.3%。预计中东地区2025年服务业出口将增长1.7%,2026年将增长1.0%。预计独联体(CIS)2025年将增长1.1%,2026年将增长3.5%。非洲、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25年的前景黯淡,预计这两个地区2025年都将出现下滑。

关税战对经济影响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关税是对进口产品征收的税。它会在世界价格和国内价格之间造成差距。例如,如果对一种世界价格为100美元的产品征收10%的关税,那么国内价格就会变成110美元。这10美元的差额作为关税收入,政府可以用这笔收入来支付支出。

关税也会影响某种产品的世界价格,尤其是在由大型经济体征收时。其逻辑是,国内价格上涨会减少国内需求,进而降低世界需求,进而降低世界价格。征收关税后,世界价格可能降至95美元,导致国内价格为104.5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关税实际上由外国生产商支付。

这种成本转嫁激励大型经济体单方面征收关税。然而,这种所谓的最优关税论证忽视了报复行为。如果A国对B国征收关税,B国就有动机以牙还牙。最终的结果是贸易战,双方都受损。

这一逻辑支撑着贸易谈判的主流理论。如果所有经济体都试图以牺牲彼此利益为代价来获利,最终所有人的境况都会恶化——这为合作贸易政策制定创造了动力。贸易政策经济学文献表明,世贸组织的核心原则——互惠和非歧视,是规避互惠互利关税逻辑的有效工具。

关税在多大程度上转嫁到消费者价格最终是一个实证问题。美国对华关税首波的证据表明,关税已完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然而,这些研究侧重于短期效应,且使用的方法无法完全解释更广泛的宏观经济调整。标准的量化贸易模型通常预测至少部分成本会转移到外国生产商。

一个更广泛的问题是关税如何影响通胀。当一个国家征收关税时,它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一次性上涨,但这并不一定转化为持续的通胀。关税可能导致持续通胀的一个渠道是通过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类似于其他供给冲击可能出现的情况。

关税不仅影响进口,还影响出口。一个直接的渠道是提高中间产品的价格,这会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但更广泛的一般均衡效应也很重要。关税使得进口竞争行业得以扩张,从而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资源从其他行业(包括出口行业)吸走。

其运作机制是通过实际汇率的变化来实现的,实际汇率衡量的是国内价格相对于国外价格的比率,并根据名义汇率进行了调整。随着进口竞争行业的扩张,它们需要更多的工人,从而推高了整个经济的工资水平。工资上涨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其结果是实际汇率升值,使得出口产品在国外相对更加昂贵。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名义汇率会发生什么变化。一个渠道是直接的:关税会减少进口需求,从而减少对外币的需求,导致本币升值。另一个渠道是间接的:关税可能导致市场预期货币政策收紧以抑制通胀,这也可能导致本币升值。就贸易效应而言,最终重要的是实际汇率的变化;而实际汇率的变化是通过调整工资、国内价格还是名义汇率来实现的,则次要。

因此,关税的通胀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之间存在着权衡。如果汇率大幅升值,国内价格上涨幅度不大,但竞争力却会受到显著影响。如果汇率仅小幅升值,国内价格上涨幅度更大,但竞争力受到的影响较小。无论如何,关税都会造成经济成本。

一个热门问题是关税是否会影响贸易失衡。答案取决于我们考虑的是总体失衡、双边失衡还是部门失衡。总体贸易失衡反映了国民储蓄与国民投资之间的差距——这是一个基本的会计恒等式。其逻辑类似于家庭理财:如果一个家庭(国家)储蓄,那么它的收入(出口)必然大于支出(进口)。

为了改善总体贸易平衡,关税需要增加国民储蓄或减少投资,这是有可能的。例如,如果家庭预期关税是暂时的,他们可能会推迟消费,从而增加储蓄。或者,关税可能会通过增加资本货物的成本,或通过制造政策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推迟支出,从而减少投资。

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关税对总体失衡的影响有限。宏观经济基本面——例如财政政策或家庭储蓄率——发挥着更主导的作用。实证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这些研究发现,迄今为止,关税对总体贸易平衡的影响甚微。

然而,关税可以通过改变相对价格来影响双边贸易平衡。A国完全有可能对B国出现逆差,B国对C国出现逆差,C国对A国出现逆差,但其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出现总体贸易失衡。

关税也会影响部门贸易平衡。例如,提高商品进口关税往往会通过提高国内价格来抑制进口,从而改善商品贸易平衡;同时,实际汇率升值会减少服务出口,从而恶化服务贸易平衡。

喊话两国

尽管当前前景充满挑战,但值得回顾的是,世界贸易的发展轨迹并非由任何单一经济体或双边关系决定。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广泛应对。全球87%的商品贸易发生在美国境外,而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约占3%,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其他贸易关系的重要性。

开放、可预测和合作的贸易政策仍然至关重要——不仅对贸易本身,也对全球经济的韧性至关重要。

0 阅读:0

短平快说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