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逮捕,中方表态,特别提醒ICC

乐之说课程文化 2025-03-12 05:23:14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于2025年3月11日从中国香港返回马尼拉国际机场后,被菲律宾警方依据国际刑事法院(ICC)的逮捕令当场拘留。菲总统府声明称,逮捕令指控其任内发起的“禁毒战争”涉嫌“反人类罪”,并强调“已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菲律宾政府为此还部署了7000名警力,并在机场、港口及杜特尔特家族势力核心区达沃市严阵以待,可见还是很重视将杜特尔特“缉拿归案”。不过令人诧异和觉得可笑的是,菲律宾实际上早就退出了国际刑事法院,但还是选择配合。

3月11日,环球网据报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中方注意到这一“重要的突发事件”,并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她重申,“中国一贯主张国际刑事(ICC)法院”,还强调,(ICC)应“严格遵循补充性管辖原则依法”,并提醒“审慎行使职权,避免政治化和双重标准”。这一表态既未直接评价案件本身,也暗含对司法程序可能被政治力量干预的隐忧。

那么,杜特尔特作为菲律宾前总统,会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

而其被捕的核心争议,源于其2016-2022年总统任内推行的“禁毒战争”。他授权执法机构对涉毒人员采取“格杀勿论”政策,导致至少上千名嫌疑人被官方确认击毙,而国际人权组织统计的死亡人数则更高。尽管杜特尔特坚称此举是为“让菲律宾人获得和平与安宁”,但国际刑事法院自2018年起便以“反人类罪”展开调查。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已于2019年退出ICC,理论上不受其管辖,因此此次菲政府配合逮捕,被外界视为现任总统马科斯家族,对杜特尔特政治势力的打压。

而人们确实有理由这样去怀疑。

实际上,杜特尔特完全可以选择避风头,因为其被捕前三天(3月7日),杜特尔特还携女儿、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突访香港,引发国际猜测可能是“避难”。表面上看,此行被菲官方定义为“私人度假”,但深层动机耐人寻味。首先,菲律宾中期选举临近,杜特尔特家族与马科斯家族矛盾激化,香港作为司法独立的国际都市,或为暂时避险选择;再者,杜特尔特任内推动中菲关系改善,此次访港,被解读为向中国释放信号,试图争取外部支持以平衡国内压力;然后就是,莎拉在港参加菲侨集会时高调宣称“不会辞职”,并暗示参选2028年总统,试图巩固海外劳工(香港约20万菲籍人士)的选票基础。

而现在看来,其来到香港,可能是想寻求“政治庇护”的传言不攻自破。杜特尔特在明知可能被捕的情况下执意回国,我个人觉得是多层考量,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为了家族。如果选择不回去,选择做“逃犯”,正好被政敌抓住把柄,那以后就再难有翻身的机会了。而回去还有解释的机会,更让支持者看到希望。而其支持者主要集中于南部棉兰老岛,被捕可能触发大规模抗议,或许可能将司法问题转化为政治动员工具。

而当前,莎拉因“涉嫌挪用资金及暗杀总统未遂”面临弹劾,杜特尔特以自身被捕转移舆论焦点,是能为女儿争取喘息空间;然后,他还能通过宣称“愿为禁毒事业牺牲”,强化“铁腕英雄”人设,为家族2028年大选积蓄道义资本。试想一下,如果2028年菲律宾总统人选又花落杜特尔特家族,那菲律宾还会配合国际刑事法院吗?

因此,如果在国外不回来,麻烦就会一堆,但他回来后,莎拉作为副总统,其弹劾案因父亲被捕就将获得短暂延缓,但马科斯阵营已控制众议院,中期选举后参议院若失守,家族恐彻底失势。

还有,杜特尔特家族长期掌控达沃市,若核心成员入狱,地方盟友可能倒戈,削弱其“政治根据地”;而且,案件持续发酵,或影响外资对菲信心,加剧经济下行压力,进而动摇家族“发展主义”叙事。

所以从各方面来说,杜特尔特返回国内是明智的选择。虽然他被拘留,但很多矛头却指向了他的政敌。而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南部民众视其为“禁毒英雄”,达沃市已出现集会抗议,谴责逮捕是“政治迫害”。不过,人权组织及马科斯支持者要求彻查“禁毒战争”罪行,强调“司法正义不应被家族特权凌驾”。尽管警方配合行动,但军队高层未公开表态,反映出传统政治家族与军方利益勾连的复杂性。

因此,在此背景下,我外交部的回应就显得格外因注意。咱都知道杜特尔特在任菲律宾总统期间,对华还是比较友好的,搁置南海争议共同开发。所以,这场权力游戏不仅考验菲律宾宪政制度的韧性,也可能重塑其外交政策走向——若亲美派进一步得势,南海局势或将迎来新变数。对于杜特尔特本人而言,这场“监狱里的战争”或许才刚刚开始。

而对于我们,确实不会干涉别人的内政,但拿着小板凳坐在一旁吃瓜,倒是可以的。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