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最命硬的人,六夫人和众子皆先他而去,历四朝,89岁善终

天天汽车 2025-04-23 14:12:28

1818年,也就是嘉庆皇帝在位的第23个年头,山西祁县有个做买卖的大户人家,家里添了个男娃。这娃一出生,哭声就特别响亮。接生的婆子一听这声音,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声音洪亮的娃,可真是不常见,将来肯定是个有出息的!”

这个爱大声嚷嚷的小家伙,以后就是乔家大院当家的乔致庸了。

那个接生婆压根没想到:这孩子不但有出息,而且命特别硬。命硬的小孩,往往有点“冲”的意思,就像乔致庸小时候,爸妈都早早地走了。

幸运的是,乔致庸有个哥哥叫乔致广,乔致广比他大了整整二十岁。在爸妈离世后,乔致广就一直悉心照顾乔致庸,还让他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乔致庸这小子,从小就有个念头,那就是读书考状元,做梦都想成为李白、杜甫那样的大文豪。为了圆这个梦,他从小就拼了命地学习,每天鸡还没叫,他就捧着书开始啃了。

乔致庸肯定没那预知未来的本事,他压根不知道自己“命硬”这事儿。所以,17岁那年,他正忙着去考试呢,一听说亲大哥突然没了,整个人都愣住了,根本不敢相信这事儿是真的。

从大哥离世的那一天开始,他的整个人生轨迹都变了:他没得选择,只能放弃科举考试,回到乔家来打理家族生意。

回到家,乔致庸这才晓得,原来哥哥是因为在包头的买卖垮了,心里头急得不行,结果就病倒了,这一病,再也没能起来,就这么走了。

接手乔家这堆乱摊子后,乔致庸真是头疼得不行,他压根儿不懂怎么做生意。这十多年,他一门心思扑在书本知识上,压根儿没学过半点经商的门道。

乔致庸硬着头皮把生意揽了下来,这时候他脑袋里乱糟糟的,啥都想不起来。家里的管家就跟他说,要做生意啊,得精明点,得会算计。乔致庸一听这话,差点没从鼻子里笑出声来:你说我这心里装的都是全天下的老百姓,脑子里全是诗人的那股子侠义精神,我还能精明算计?

但要是不动动脑筋,这烂摊子咋解决呢?乔致庸只能硬着头皮,跟那些搞垄断的对手较量一番,他使出了老命,终于让乔家的买卖有了转机。

后来,乔致庸老在想:做买卖,非得这么斤斤计较,才能挣到钱吗?怪不得大家常说“商人狡诈”,自己不也因为这个才看不起经商吗?

“非得精打细算才能赚钱吗?”乔致庸一直在心里盘算着这事儿,他可不觉得赚钱就一定得靠算计。左思右想之后,他突然有了个相反的念头:世上的商人都靠着算计来盈利,但他偏偏不走寻常路,他打算通过让利来赚钱。

很多时候,想法才是决定事情能不能成的关键。乔致庸有了“通过让利来赚钱”这个想法后,他就跟开了窍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创造奇迹。

他琢磨出了一个叫“顶身股”的法子来鼓动员工,这法子就像是现在的股份制度一样:新来的小伙子进店当学徒,熬过三年就能转成正式工,再干上十年,就能分到一二厘的分红股,说白了就是不用出钱也能参与的“干股”。

这个新规矩让店里每个员工都变成了小老板,因为他们都有了股份,工作起来特别拼命。结果,其他店铺的员工也都眼红,一个个都想来“乔氏集团”工作。这样一来,乔氏集团很快就壮大起来了。

改成股份制经营后,他用“分享收益”的办法,搞定了个大难题:就是打通茶叶的销售渠道。

乔家和其他的茶商在做茶叶买卖时,都碰到了一个头疼的事儿:带着银子出门太不安全了,很容易被土匪盯上抢走。那时候的大清,整天打仗,北边有捻军,南边有太平军,乱得很。好多茶商就是因为带着一堆银子出门,结果在去交易的路上丢了性命。

茶这行当现在越走越险,茶商们都不敢轻易收茶了,茶农们只能干着急,没办法。谁也不想冒险去打通茶路,大家都只顾着护住自己的小九九,一门心思琢磨怎么从别人那里多捞点油水。

乔致庸眼光独到,想得挺周全。他亲自跑了一趟,瞧见了茶农们的难处,也意识到了茶路一旦断了,那麻烦可就大了。他心里打定主意,要靠自己的力量把茶路给打通。不过,要是他扛着银子去疏通,那根本就不现实,说不定刚出门就被土匪给截了。

乔致庸心里一直琢磨着这事儿,有天他赶着马车去平遥换银子,路上突然开了窍:银子带着走太不安全了,干脆把银子变成银票不就得了!

这个方法能行不?乔致庸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话:这事儿真管用。

他是个行动派,直接从乔家大院出发,渡过长江,沿着汉水前行,硬是把南方的茶叶给带回了山西祁县。这一路可真是漫长,整整走了三个月。搞定这事儿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奔到了中俄边境,跟俄国的商人谈妥了一份长期的生意合约。

乔致庸一番努力后,从南边的武夷山到北边的恰克图,那条堵了好多年的茶路终于又走通了。他这次大胆尝试,帮了成千上万的茶农大忙,更重要的是,他还验证了用银票代替银子,确实挺靠谱。

但话说回来,茶马古道那会儿还没彻底打通呢,问题出在哪儿呢?你说普通商人出门,银子咋能方便带呢?这时候,日升昌就出场了,他们干的活儿就是把银子换成银票,银票再换回银子的买卖。不过啊,日升昌这人吧,没什么大志向,就图个安稳小日子,没想过要把生意做大。他们老板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只要跟几个固定商户打交道,日子就过得下去了。

到了这一步,本来已经顺畅不少的茶路又被卡住了。因为大部分商家都没法把银子换成银票,那他们还怎么继续走货呢?

琢磨了好久,乔致庸一拍脑门,下了个挺有魄力的决定:他要让乔家也跟上日升昌的步伐,干起银子换银票,银票再换银子的买卖,这样一来,茶商们再也不用扛着沉甸甸的银子到处跑了,尴尬问题迎刃而解。

这主意挺不错的,但乔致庸一说出来,所有人都跳出来了,反对声一片。大家都嘀咕:想让全天下人的银子都变成银票,银票又能随时换回银子,这得是个多大的钱窟窿啊?还有的说:“国家的重要东西,哪能随便让人知道呢。”更有甚者,直接对乔致庸讲了:“你这想法,太天真了。”

要想在全国开票号,那得有一大堆的钱,可乔家现在的银子远远不够。

乔致庸下了决心的事,那简直是九头牛都拽不回来。他要做啥,原因就一个——这事得做。他觉得,这事要是自己不挑头,怕是没人会上心。既然躲不过,那就索性豁出去了,不管将来咋样,先动手干了再说。

乔致庸心里有了主意后,立马动手,迅速搞起了大德通和大德丰两家钱庄。这两家钱庄的口号响亮:要让天下的生意人都能轻松实现“异地取钱”的愿望,只要揣着一张小汇票,哪儿都能畅通无阻。

乔致庸想了个招儿,让大家更安心,他在银票上加了道保险——密码。这么一来,就算是土匪抢到了汇票,也别想在票号里把银子提出来。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乔致庸对票号员工进行了严苛的训练。据后人研究,乔家的票号经营历程中,居然一次都没发生过错付或误兑的情况。说真的,他们把票号的生意做到了顶尖水平。

谁能让钱跑起来,谁就是老大,这是个铁定的道理。乔家集团让钱流得快,没多久就壮大起来。一下子,全国二十多个城市都开满了“乔家”的票号,生意火得不得了。

那会儿,乔家的财富地位嗖嗖往上涨,就像坐上了火箭。最终,乔致庸达成了他的心愿,那就是“让银钱流通全国,货物遍及天下”。

之后,乔致庸大力支持李鸿章的洋务运动,直接捐了十万两银子。慈禧逃跑那会儿,他又大方地让出自己的大德通票号总号,给慈禧当临时住处。就因为这两件大事,他收到了李鸿章和慈禧送的两块牌匾。一块是李鸿章题的“后代有才,家族兴旺,家境殷实”;另一块则是慈禧写的“福气满满似仙境”。

乔致庸的买卖是越来越红火,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混成了大富豪,还戴上了“红顶商人”的帽子,这充分说明了他是个“福大命大”的人。而他老婆孩子遇到的那些坎坷,好像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他这“命硬”的特点。

那些特别能扛事儿的人,碰到再大的麻烦,也总是能想办法搞定。说实话,他们内心深处压根儿就不认命。因为这种人特别能扛,所以他们周围的人难免会受点“影响”,就像被某种力量给镇住了一样。

这事儿本属玄学范畴,但瞧瞧乔致庸,他经历的种种,简直就像是在不断证明他“命硬”的特点,让人想不信都难。

乔致庸这辈子总共有六个老婆、九个娃,他有个规矩,就是绝不找小老婆,所以每个老婆都是明媒正娶的正室,他一次只跟一个老婆过日子。看看他那些老婆,一共娶了六个,结果都比他早走,而且几乎都是年纪轻轻就没了。再瞅瞅他那九个儿子,等他闭眼那会儿,也就只剩下当家做主的三儿子乔景俨还活着。

说白了,乔致庸先后失去了六位妻子,还八次经历了孩子离世的悲痛。

乔致庸头一个老婆是马氏,长得挺俊。他们结婚后,感情特别好。马氏陪着乔致庸一起熬过了他人生里最不容易的那段日子,还给他生了俩儿子。可惜啊,马氏年纪轻轻就得了病,早早地就走了。马氏没了之后,乔致庸就又娶了第二个老婆,姓高。

和高氏比起来,马氏长相确实更胜一筹,但高氏身体挺结实。乔致庸没想到的是,身体结实的高氏接连生的两个儿子竟然都没能养活。

高家接连遭遇丧子之痛,高氏深陷其中难以走出,身体日渐衰弱。没过多久,她也随两个儿子离世了。

乔致庸的第三任老婆是杨氏,杨氏是个品行兼优的好女人,对乔致庸特别体贴。但她有点迷信,知道乔致庸前两任老婆都死得不明不白后,心里就有了些疙瘩。给乔致庸生了俩儿子后,因为心里老放不下这事儿,再加上生孩子后身子没养好,她也早早地就走了。

乔景俨是乔致庸九个儿子里头的幸存者,他是杨氏所生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唯一一个活得比乔致庸久的。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杨氏的亲骨肉。

乔致庸的第四房媳妇周氏,在他六个老婆里头,算是命运最差的一个。她给乔致庸生了俩儿子,可这俩孩子都没活多大就没了。更不幸的是,周氏自己也早早走了,而且走得特别惨。

乔致庸连续失去了四位妻子,这让他心里犯嘀咕,是不是自己的命不好。但他从没去找人算过命,也从没想过要找啥破解的办法。说实话,乔致庸这人就不信命,既然不信命,他又怎么会去依靠算命来改变命运呢?

但他心里头真的挺不是滋味,那是在他第四个老婆去世后。要是说前三任老婆走得早是碰巧了,那第四个还是年纪轻轻就没了,谁心里能不犯嘀咕呢?

不过没多久,乔家人就把他哄好了,而且很快就帮乔致庸娶了第五个老婆。这个老婆也姓杨,跟乔致庸的第三任和第六任老婆一样,后人都叫她“杨氏”。

杨氏的人生真是挺坎坷的,她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就没了。这事儿对杨氏打击特别大,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再加上她丈夫之前的四个老婆都走得早,杨氏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结果没过多久,她也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杨老爷子走的时候,乔致庸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他本来心里头不打算再续弦了,但转念一想,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也不行啊。没办法,最后他还是跟比自己小了三十多岁的另一位杨女士成了亲。

杨氏一看就是个精神头十足的女性,她为乔致庸生了个小儿子,名叫乔景僖。乔景僖从小身体就不好,很虚弱,这让杨氏和乔致庸都特别担心,生怕他长不大。

乔景僖因为是晚年得来的孩子,再加上他身体不太好,所以乔致庸和杨氏特别疼爱他,给了他很多。但话说回来,太宠着的孩子以后往往不太有出息,乔景僖也没能躲过这个规律。

乔致庸一共有九个儿子,但真正长大成人的只有六个。这六个儿子里面,除了老三乔景俨之外,其他五个都比乔致庸早离世。

里头那个老大乔岱,脾气火暴,心眼儿小,容不下人。后来跟晋商的大盛魁起了冲突,斗不过人家,最后因为被指控囤货居奇,给抓到了清朝官府那儿。

老二乔景仪跟老大一样,脾气火暴得很。他这火爆性子,最后真要了他的命。事情是这样的,有次他出去玩,跟一位蒙古王爷杠上了,结果就被那王爷给打死了。

三子乔景俨这人挺实在,就是有点儿胆小。他跟老爹乔致庸一样,满心满眼都是书本,对做生意那套根本不上心。乔致庸私下里还开玩笑说,他就是个“书虫”。

那个被叫做“书虫”的家伙,其实挺不错的,特别喜欢做善事。在老家,他给乡亲们帮了不少忙,又是修道路又是建桥梁,还一门心思发展教育,搞了好几所学校。乔致庸走了以后,他就成了家里头唯一还在世的男丁。

乔景侃这个人,性格挺内向的,啥本事都不出众。读书不行,做生意也不行,反正就是没啥天赋。在乔致庸那些儿子里头,他算是最不起眼的一个。结果呢,四十岁那年,他就因为生病去世了。

乔家五子乔景偁,打小就聪明绝顶,读书特别有灵性,乔致庸对他那可是赞不绝口,特别看重。乔致庸心里头老盼着他能中个功名,给乔家长长脸。可谁知道呢,也许老天爷也嫉妒这孩子的才华吧,乔景偁年纪轻轻就走了。

乔致庸特别疼爱的六儿子乔景僖,也是个读书的料子。可惜啊,他身体不好,还染上了鸦片瘾,结果二十多岁就没了,真是让人惋惜。

乔致庸晚年时,小儿子乔景僖的离世,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过了没两年,89岁的乔致庸也跟着去了。

快不行的时候,他回想起自己这一辈子,心里头不是得意洋洋,而是充满了遗憾。他叹了口气说:“要是当初我没管乔家的买卖,说不定我也能当个像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真是造化弄人啊!”

但是,乔致庸心头的那个疙瘩,就真的是因为没走上读书这条路吗?咱们往人心深处挖挖看,他这辈子觉得缺了点啥的,恐怕更多是因为“没能有个知心朋友伴到白头”、“自己老了还得给儿女送终”这些没办法的事儿……

0 阅读:7

天天汽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