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兔快递也是本频道经常出现的老朋友,本频道之前曾经写过极兔快递的文章有三篇,分别写过极兔并购“丰网”,上市前的筹备和聘请梅西带来的舆论风波。时间很快,作为曾经中国快递行业的后起之秀,极兔快递从和拼多多合作走入大众视线,再到2023年10月上市已经走过了不短的时光。

极兔作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中国消费服务行业最后一次“亏本卖吆喝”时代的产物,其在过去长期瞄准市场规模作为第一目标,通过极致的低价来吸引商家和消费者,只是如今各个行业触及天花板后,极兔快递也到了需要盈利给股东做交待的时候。虽然事实上早期投资者可能早在上市后已经逐步套现,但是管理层仍然需要给现在的股东们交待,给市场证明其存在的意义。
盈利的方式并不新鲜,就是成本管控,背后少不了职工待遇和供应链的付出,尤其是在2024年极兔快递中国区平均客单价下滑7%左右的情况下,单票息税前利润却扭亏为盈,实现0.007美元的平均单票利润。

尤其是中国区业务比东南亚地区快递量多出152亿的情况下,但是东南亚市场息税前利润竟然比中国区多了一倍多。互联网上看不上的东南亚,反而对快递行业更友好,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评论。

和主打中高端服务的顺风相比,2024年极兔快递的国内送件量比顺风多了接近50%,但在折旧息税前利润上,顺风有327亿,而极兔只有31.4亿,连十分之一都赶不上。

尤其是主打下沉电商市场的极兔快递,是价格战的重灾区,只有体量足够大,成本分摊足够低,才能拿下市场。根据调研机构数据,通常情况下,当每日处理的包裹量少于500万票时,单个包裹的运输成本大约在1至2元之间;反之,若每日业务量超过2000万票,成本则可降低至0.6至0.9元。这意味着成熟的巨头需要2000万以上的单日业务量才能实现基本的竞争力,这一点在2019年左右,快递行业结束了过去年均增长50%的高速增长阶段,通达系快递公司纷纷突破了日均2000万单的业务量阈值。随着中小快递企业的加速退出,市场集中度在当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2019年,“四通一达”即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百世快递,合计占据了超过80%的电商快递市场份额。

尤其是阿里巴巴作为上述企业的股东,成立了菜鸟联盟,大有形成价格同盟的形式来结束这场价格内卷之战。但是2020年,顺丰杀入电商件,成立了针对电商件的“丰网”,顶着业绩和股价的双重压力,倾斜资源扶植,同年,京东顺势推出众邮快递,也参与竞争。新的价格战开启后,作为价格战祖师爷的百世直接爆亏150亿在2021年卖身。顺风为了抢电商件导致其在2021年运营成本总体上升41%,其中运力成本同比增幅达到71%。最终也被电商的惨烈玩法吓尿,最后将“丰网”出售。
极兔入局,再搅乱风雨此时正是极兔快递入局,2020年其大力发展国内业务,仅用10个月,就突了“日均订单2000万”,作为对比,通达系普遍超过15年,之后其并购百世,在中国市场的单量一年暴涨4倍,并在2023年5月,接盘丰网,规模再次扩大。

其实按照电商在2019之后触顶来看,快递行业本业应该在同期尘埃落定,只是拼多多的异军突起改变了局面,2017-2019年间,拼多多为快递行业贡献出三分之二的新增单量。
国内电商市场的份额高度集中,这导致了快递公司虽然构成了电商的基础设施,但实际上却与电商形成了某种依赖关系。通达系快递公司均接受了阿里的投资,尤其是百世快递,一度有达80%的业务量来自阿里巴巴集团。

极兔快递之所以能够迅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拼多多平台庞大的订单量。这种复杂的依存关系,使得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电商平台有足够的动机去阻碍快递行业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极兔快递的崛起方式与百世快递当年如出一辙,尽管快递业的价格战烈度有所降低,但竞争从未真正停止。不过和百世不同的是,极兔快递有东南亚这个竞争相对温和的海外市场来分摊压力,其在东南亚有28.6%的市场占有率,年包裹达45.6亿。

在上次的财报电话会上,极兔特别强调了其在成本精细化管理方面的专长,涵盖了网点的数字地图(AOI)技术,该技术能够优化揽收和派送路径,并实现异常情况的自动识别。此外,智能规划工具能够根据包裹量、时效要求以及车型,智能选择出距离最短且成本效益最高的派送路线。极兔还表示,要将中国经验推广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