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1年以来19部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中唯一一部古装精品剧,《蜀锦人家》是四川星空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出品方积极探索“影视+文旅”的一次有效实践。
它以文化为经、影视为纬,织就了一张贯通内容生产、文化认同与消费转化的生态锦图,为“如何让千年IP在Z世代语境中重生”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四川解法。
自2018年立项、2024年优酷全网独播,这部剧历时七年匠心打磨,凭借浓厚的地域质感、精致考究的非遗文化复现,以及轻喜剧语境下的女性成长叙事,迅速成为了古装剧中的一匹黑马。
截至2025年4月,《蜀锦人家》全网有效播放量已突破12亿,微博话题#蜀锦人家# 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8.6亿,抖音相关短视频播放量更高达24.6亿。
如今,这部在网端取得佳绩的“非遗爆款”,将于今晚登陆四川卫视黄金档。
一部剧,两条赛道——网端造声量,台端造势能,《蜀锦人家》蓄势待发,只待荧屏再掀波澜。
不同于传统女频剧女主角的宅斗套路,《蜀锦人家》的女主季英英(谭松韵饰)一出场便打破了所有刻板印象:别人还在院子里斗姨娘,她却把调配染料搞成了“非遗版”化学实验现场。
这颠覆了观众对古代织染行业的固有印象,朱颜酡染色、浣花溪洗丝、碱水破假蜀红丝之谜等情节,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到蜀锦工艺“一丝一线皆寸金”的细腻与精妙。
除了“化学女主”的反差设定外,剧中更有“蜀锦101”角色团:人间清醒朱小娘(王瑞欣 饰)、泼辣豪爽玉玲珑(陈小纭 饰)、呆萌纯粹桑十四(姜来 饰)……
由季英英领衔的“复仇三件套”——盲盒营销、拍卖会、闺蜜创业天团,更是分分钟教你如何在古代靠创意变现赚钱。没有宫斗剧里惯用的雌竞套路,“蜀地姐妹花”们团结一心搞事业,“她力量”拉满。
在情感线上,《蜀锦人家》中的男女关系从不走简单套路,更接近现代年轻人所向往的势均力敌、“各美其美”的关系。
剧中担任益州锦官、能打能斗能抢婚的男主杨静澜(郑业成饰),在心上人季英英面前却难掩“耙耳朵”本色,季英英的一个眼神,便能让杨锦官秒变“规矩小狗”。
明明手握益州织锦大权,公堂之上言辞凌厉、决策果敢,但一回到季家小染坊,他立刻化身为季英英的小迷弟,颇具反差萌。杨静澜多次在关键时刻鼎力相助,借锦官身份替季家解围,既与季英英互为锦业上的良师益友,也共为旗鼓相当的合伙人。
二人一起探索真相、携手前行,真正做到了“势均力敌、双向奔赴”,用杨静澜的一句台词描述便是:“既一生盟友,自来日方长。”
《蜀锦人家》聚焦唐代益州城,以浣花溪畔的季家染坊为核心,通过季英英与几大家族在蜀锦产业链上的“经商对垒”,全景式呈现了蜀锦从缫丝、染色到织锦制衣的全过程。
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剧中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蜀红丝”染色技艺、浣花溪洗丝,以及蜀锦织造流程原汁原味地还原在荧幕前。
蜀锦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甚至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古蜀国。早在汉代,一件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便代表了蜀锦超凡的工艺水准。曾为唐代安乐公主陪嫁的“单丝碧罗笼裙”,因其极致的精细程度,被誉为唐代蜀锦工艺的顶峰。
而今,剧中生动展现的种种非遗细节,让这项“奢侈品”级别的古老技艺重新焕发出时代魅力,剧集播出后,被媒体称为极具“中式美学”。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季英英所用的织机是真正的“浣花溪畔的织机”,机高5米,内含上万根丝线,由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专程提供并在剧组现场搭建。
这台织机并非道具,而是有着百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的小花楼木织机。为了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工艺的细节,博物馆首席织锦大师、蜀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贺斌,省级传承人曹代武,更是亲赴片场,对织机组装、装机调试及蜀锦织造等细节做全程指导。
《蜀锦人家》的热播,也引发了观众前往成都实地探访蜀锦的热潮——走进现实中的“蜀锦人家”,亲眼看看季英英剧中所用的同款织机,感受荧屏内外真正的“寸锦寸金”。
把非遗织进烟火人间当前的剧集市场上,“玄”与“悬”是两大特点。悬疑剧、古偶剧、重生剧层出不穷,往往设定离奇、情节跌宕。
《蜀锦人家》却选择了一条更踏实、更接地气的路径,说做锦,就从头到尾做锦,没有心机争斗,也没有打打杀杀。用最真实、最质朴的方式,向观众编织出一针一线,把非遗传承融入百态生活。
除了匠艺上的复刻,更令人动容的,是剧中深刻体现出的非遗精神传承。女主季英英,幼年目睹家破人亡,对父亲被冤杀的“染红”场景心生恐惧,却最终跨越内心阴影,重现了失传已久的蜀红丝工艺。
从困境到觉醒的坚韧与勇气,恰是对非遗传承精神最生动的表达。
从浣花溪边的川地集市到南诏王庭的锦缎长桌,季英英一步步将蜀锦推向更广的平台。而剧外,一系列现代蜀锦制品也惊艳亮相米兰设计周,实现了现实与剧情的奇妙联动。
与其说《蜀锦人家》是一部古装剧,不如说它是一部文化沉淀与商业传奇的结合体。非遗文化传播的终极破局,从不是仅仅复活历史,而是让那些织在经纬里的文化记忆,成为年轻人愿意消费、乐于传播、主动认同的一部分。
【文/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