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提到:“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时至今日,我们经历了聚散离合,见识了人事无常,体悟了友情的深浅。如今站在即将迈入五十知天命的门槛,我渐渐明了,周遭人际关系如同涓涓细流,或清或浊。如踏入浊泥之中,则因为我们处于心绪烦乱的环境,一沾便深陷其中;如沐浴清泉之中,则是因为我们置身积极充实之圈,能净化心智,涤荡心灵。
因此,进入退休岁月,务必审慎选取社交圈,纵然情谊深厚,亦应避免宴请以下之人,免致真心换祸根。
请勿邀约志趣不合的人共进晚餐
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源于彼此的志趣相投,共同的兴趣点。唯有如此,两颗独立的心灵才能相互吸引,两个独特的存在才能结为亲密伙伴。
若迫使与价值观不合的人交往,交流中缺乏共鸣,言谈间难以达成共识,何谈情投意合?久而久之,这份友情必将变得索然无味,甚至可能因见解不同而引发矛盾。
正如《道德经》所言:“同德相亲,同情相爱。”唯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成为朋友,志不合道不同的人,往往只能在某个新奇的时刻成为短暂的伙伴。时间的筛选,最终将保留下来的,必然是同质的小石块。
因此,在面对难以洞悉的内心时,就让它自然而然;对于难以理解的人,就释然放手,无需过分讨好;与难以产生共鸣的人,保持距离,不必勉强纠缠。务实地看待,晚年的生活应追求简单,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烦恼,如此才能活得自在轻松。
请勿邀约往日情人共进晚餐
人走到中年,内心逐渐柔软,追忆过往之人,忆往昔之事,怀念昔日青春,触动昔日情感。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将迎来晚年。
之前沉浸于生活,此刻心有所感,寻求补救遗憾,因此想与昔日情人再次相会。然然忽略,重逢情境往往复杂,因为界限已不再明晰。
原因何在?答案无非两端:心怀情爱,或是心怀内疚。
若心怀情爱,重聚后则复杂难言;若心怀内疚,则更为纷繁。
若对方处境较好,或许能感到欣慰;若情况不佳,携着旧日内疚,愿意偿还。债务可清算,感情债却难明。此生永难偿还清楚。
最终,要么偿还不了前情人,要么伤害现爱人。故对前情人,爱过即成往事,情债早已欠缺,今生应罢手,回忆加添烦忧。对现情人,全情投入,诚心对待,是情感最为真挚之表现。对待过去,只能"缘聚缘散,不必强求;缘来自有,缘灭须释"。
在往昔成了回忆之时,我们唯有"把握缘分,珍惜眼前人,顺其自然,活在当下"。
不宜邀请势利眼亲戚共进餐
世间最深刻的轻蔑,莫过于亲人之间的轻视。因为我们以为亲情应超越物质,由血缘关系支撑,然而中年后,见识过人情冷暖,逐渐明白,势利眼无分亲疏,仅取决于个体本性。
亲戚间出现势利眼,应明智知晓,血缘是注定的缘分,无法割舍。迅速断绝亲戚关系不太可能,保持表面关系即可,无需试图以真情改变他们。
他们的轻视深入心底,不管你如今如何变化,他们仍如故。若过多期望亲情,或致更大伤害。维持淡淡的表面关系足矣,不必费心款待,维系表面的友好,以礼貌作结,不显瑕疵即可。
请牢记:亲情纽带已然断裂,他们的轻视不值一提,重要的是过好晚年生活。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亲戚的形式渐消失,他们的轻蔑渐逝,真正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把自己的社交圈清理的干净些,这样才能有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同意的【收藏,转发】给你的家人朋友们,保持朋友圈的干净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