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名平民葬身火海,胡塞武装导弹直击美军双航母

乐锦看世界 2025-04-19 15:57:25
当战争的火光撕裂夜空

黑夜中,拉斯伊萨港的油罐被导弹击中,烈焰冲天而起,照亮了整个红海沿岸。尖叫声、爆炸声、燃烧的噼啪声混杂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港口工人们在火海中奔逃,有人跳进海里,却被浮油点燃的火焰吞噬……

而就在24小时后,胡塞武装的导弹划破夜空,直奔红海上的美军航母——“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美军防空警报凄厉响起,水兵们狂奔向战斗岗位,舰载机紧急升空拦截。但这一次,胡塞武装的复仇,来得又快又狠。

这不是好莱坞电影,而是真实发生在2024年4月的战争惨剧。

燃烧的港口——74条人命,一夜成灰

"他们只是加油工,不是战士。"

拉斯伊萨港的清晨本该是忙碌的——起重机运转,油罐车排队装货,工人们一边聊天一边擦拭脸上的油污。可4月17日这一天,美军的空袭让一切戛然而止。

第一枚炸弹落下时,没人反应过来。 油罐区瞬间被炸开,黑烟裹挟着火焰腾空而起,热浪席卷了整个码头。工人们惊慌失措地奔跑,但火势蔓延得太快,许多人被困在燃烧的油罐之间,活活烧成焦炭。

"我眼睁睁看着阿卜杜拉被火吞没……" 幸存者穆罕默德颤抖着回忆,他的手臂上还留着大片烧伤的痕迹。阿卜杜拉是他的表弟,今年才17岁,在港口做临时工补贴家用。

红海的海水本可以救人,但这一次,它成了死亡陷阱。 燃烧的原油在海面扩散,跳海逃生的工人被浮油点燃,惨叫声此起彼伏。救援队赶到时,海面上漂浮的已不是人,而是一具具焦黑的尸体。

美军事后发表声明,称这次袭击是"精准打击胡塞武装经济命脉"。但现场照片显示,被炸毁的不仅是储油设施,还有民用卡车、工人宿舍,甚至港口附近的渔船。

"这不是军事行动,这是屠杀!" 一位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志愿者愤怒地说。

胡塞的复仇——导弹直扑美军航母

"你们烧死我们的人,我们就让你们尝尝恐惧的滋味!"

4月19日凌晨,胡塞武装的导弹发射车在沙漠中展开。操作员紧盯着屏幕,输入最后的目标坐标——红海上的"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

"发射!"

数枚"圣城-2"导弹呼啸升空,同时,自杀无人机群从也门北部基地起飞,以超低空姿态扑向目标。

美军雷达迅速捕捉到威胁,舰载"标准-3"拦截导弹接连升空。夜空中,拦截弹与来袭导弹相撞,炸出一团团火球。但这一次,胡塞武装的饱和攻击奏效了——

"杜鲁门"号甲板被弹片击中,三架F/A-18"大黄蜂"战机受损。 水兵们慌乱地拖着消防水管冲向起火点,刺耳的损管警报响彻全舰。

更让美军震惊的是,"卡尔·文森"号航母被迫紧急转向,暴露了其电子战系统的致命漏洞。一位匿名美军军官承认:"我们低估了他们的反舰能力。"

胡塞武装发言人很快发布视频,背景是整齐排列的导弹发射车:"这次只是开始,我们还能打得更准!"

胡塞的"美械师"——塔利班的百万武器去哪了?

讽刺的是,胡塞武装手中的美制武器,很多正是美军自己"送"的。

2021年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时,留下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塔利班缴获了包括M4步枪、"标枪"反坦克导弹在内的精良武器,而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黑市流入了也门。

"这些武器改变了游戏规则。" 一位中东军事专家指出。

在最近的战斗中,胡塞武装使用"标枪"导弹摧毁了多辆沙特装甲车,而他们的特种部队更是清一色配备M4卡宾枪和美军制式夜视仪。

最让美军恼火的是,胡塞武装甚至学会了美军的战术。 他们利用夜视装备发动夜间突袭,用GPS干扰器扰乱美军无人机,这些手段,都是"师从美军"。

国际社会的沉默——谁在纵容这场屠杀?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但美国代表一票否决了停火决议。

"他们(胡塞武装)先袭击商船,我们只是自卫!" 美方代表振振有词。

可现场记者尖锐提问:"自卫需要轰炸民用港口吗?需要烧死74个平民吗?"

会场一片寂静。

与此同时,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轻描淡写,将这场惨剧简化为"军事冲突"。CNN的标题是《美军打击胡塞武装经济目标》,而对74名烧死的平民,只字未提。

"如果死的是乌克兰人,全世界都会愤怒。" 一位也门记者苦涩地说。

战争的真相,写在烧焦的土地上

拉斯伊萨港的火焰已经熄灭,但焦黑的油罐、扭曲的金属框架,仍在无声地控诉。

美军航母可以修复,但74个家庭永远破碎了。

战争没有赢家,只有受害者。

此刻,我们至少能做到—— 转发这条推文,让世界看到真相

0 阅读:121

乐锦看世界

简介:简单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