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中国的发展壮大已经举世瞩目,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使得老牌强国美国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美国一直担心失去全球领导地位,为了应对中国的挑战,美国尝试了各种方法,试图阻碍中国前进的脚步,但都收效甚微。
就拿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在特朗普1.0时期,他高举贸易战和技术封锁,结果却适得其反,中国并没有被美国制裁下去,反而越战越勇。
在特朗普2.0时期,也就是近一个月来,美国又对华大挥关税大棒,试图遏制中国崛起,但结果我们也能看出来,如今特朗普对华关税的态度是软化的。
面对当前的困难局面,有专家提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主意:既然难以超越中国,不如就效仿中国模式,培养一个和中国相似的竞争对手,一个不行那就两个。
这个策略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美国已经开始认真对待,并且积极支持那些有可能成为“替代者”的国家。
美国实际上是在物色和扶持一些潜在的经济体,希望它们能扮演类似中国的角色,以此来平衡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
那么,这两个国家究竟是谁,美国所谓的扶持真的能成功吗?
其一国家——印度
印度被誉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丰富的劳动力。
所以印度就成为了美国在亚洲制衡中国崛起的关键力量,其实,自奥巴马政府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国就加强了对亚洲地区国家的合作。
但其表现则是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目的是消除对中国发展的疑虑,以此来巩固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地位。
2017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结束“亚太再平衡”战略,并提出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自此,“印太战略”就成为了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
近些年来,美国持续加强与印度的防务合作,包括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签署核能协议,并推动印度在印太地区承担更多安全责任等。
还通过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提升印度在区域安全事务中的角色,支持其参与海上安全维护和水资源争端解决。
在军事与安全合作上,美国通过军事技术转让提升印度国防能力,同时支持印度在边境争端中的立场,以此牵制中国。
在经济合作上,美国试图将部分原位于中国的产业链转移至印度,特别是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以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而印度作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其庞大的国内市场、低廉劳动力和英语优势吸引了美国投资,尤其在软件服务和高科技领域。
美国在印度拥有直接投资的工厂,并通过代工、合资等方式参与制造活动,涵盖消费电子、半导体、国防和包装材料等领域。
美国所谓的中国发展依靠丰富劳动力和制造业的看法显然是忽略了中国崛起更深层的原因,它不单单是自身努力和顺应时代潮流的结果,还与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
美国如果简单地认为中国崛起只是靠“人口红利”和“世界工厂”的角色,而忽视了中国体制的推动作用和长期发展积累,那就是大错特错。
再加上印度也在不断坚持“战略自主”,不愿完全成为美国的棋子,这也在一定基础上阻碍了美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美国又打造了第二个所谓的“扶持”国家。
其二国家——越南
历史上越南与中国存在长期复杂关系,美国利用越南对中国的警惕心理,通过安全合作与经济拉拢,促使越南减少对华依赖。
越南凭借廉价劳动力和制造业潜力成为美国产业链转移的重要目标,在越南,美国的工厂覆盖食品、服装、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其投资规模已经超过120亿美元。
但如今,越南虽积极寻求与美国合作,但一直保持着谨慎态度,近年来,中越双方领导人互访密集。
中越双方早已经一致同意秉持“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
中国连续20多年成为越南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基础设施、金融、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
今年,是中越双方正式建交75周年,以此为契机,中越将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并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对接,深化安全、发展、文明三大全球倡议合作。
结语
所以不管是印度还是越南,美国想要打造第二个第三个中国,是完全不可能的,美国简直就是在做着一个异想天开的梦。
因为中国的崛起不仅依赖人口和代工优势,更基于系统性工业化政策、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和政府强力推动,而印度和越南缺乏类似的政治决心和执行机制。
此外,多年来,中国也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模式已形成广泛影响力,美国难以通过简单替代策略动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