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最前线
王宝强监制并主演的电视剧《棋士》开播仅四天,便因与经典美剧《绝命毒师》的“高度相似性”陷入舆论漩涡。这场被网友戏称为“汉化鬼才”的争议,随着剧方疑似删帖控评的操作,从创作伦理讨论演变为一场信任危机。

3月25日《棋士》首播发布会上,编剧房远面对观众提问时坦然承认:“《绝命毒师》我们肯定参考过,看了很多遍。”这番言论起初被视作主创的坦诚,但随剧情展开,观众发现所谓“参考”已超越常规创作边界——从化学老师变围棋老师的职业设定、叛逆儿子+警察亲戚的家庭结构,到“高智商犯罪搭档”的人物关系,几乎复刻《绝命毒师》框架。

更微妙的是,《绝命毒师》英文名“Breaking Bad”与《棋士》“Playing Go”的押韵设计,被网友调侃为“生怕别人看不出血缘关系”。
然而真正点燃舆论的,是剧方后续操作。3月28日起,社交媒体出现大量“抄袭对比长图文”被删除案例,某平台“#棋士被疑抄袭绝命毒师#”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却始终未能登上热搜榜前三。有网友发现,剧方连“卷入抄袭风波”等中性表述都进行限流,引发“删帖捂嘴”质疑。
路人缘VS创作底线:王宝强的“滤镜危机”作为草根逆袭的标杆演员,王宝强的观众缘曾是《棋士》最大护城河。开播初期,即便观众发现设定雷同,仍有大量评论表示“冲着宝强给个机会”“国产剧能抄明白也算进步”。但这种宽容在剧方控评后迅速消退。


矛盾焦点集中在两点:
监制责任归属王宝强身兼主演、监制及出品方多重身份,却未对争议作出回应。网友犀利发问:“监制开会时真没发现剧本像《绝命毒师》?草根人设不是免罪金牌!”本土化硬伤《绝命毒师》中老白因癌症、经济崩溃黑化的逻辑链条,在《棋士》中被简化为“儿子渐冻症+被克扣奖金”,职业围棋与犯罪计划的关联更被指“用《孙子兵法》点外卖”——看似高端,实操漏洞百出。有刑侦专家指出,剧中劫案设计“侮辱警方智商”,追击戏码堪比《猫和老鼠》。沉默的代价:热度虚涨与口碑撕裂尽管剧方试图用技术手段压制负面舆情,但数据揭示深层危机:
播放量:腾讯视频X剧场热度突破2.4万,但弹幕中“既视感太强”“编剧偷懒”占比超30%;口碑分化:豆瓣开分6.8,远低于《绝命毒师》9.2分,短评区形成“演技救场派”与“原创底线派”激烈对垒;行业反噬:多位编剧公开发声,批评“拿参考当遮羞布”损害行业创新生态。
值得玩味的是,王宝强个人微博评论区仍被“支持逆袭”的粉丝占据,但娱乐论坛已出现“心疼宝强被编剧坑”到“资本游戏别卖惨”的舆论转向。
抄袭争议背后的行业困局《棋士》风波恰似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国产剧创作痼疾:当《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证明本土叙事可能性时,仍有从业者沉迷于“框架搬运”。法律上难以界定的“抄袭”,正在观众心中划出清晰红线——正如网友所言:“能接受借鉴《绝命毒师》的野心,但拒绝拙劣的Ctrl+V式创作。”

此刻,《棋士》剧中那句台词显得格外讽刺:“出了社会,你要学会输棋。”当一部作品输掉原创尊严,即便有再好的观众缘,也难逃口碑的“屠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