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向往的生活》有一期中来了很多明星,黄磊在茶话会中曾说过这样的话:“你们这一堆人来,因为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瞎扯。”直到好友老狼来了,他才尽情畅聊起来。
对此,网上怎么评论的都有,但笔者认为黄磊这么做很明智,他不过是减少了一些“无用社交”而已,说明他的内在是很清晰、明确的。
很多人在成年后,开始精简社交,慢慢发现沉默的好,其实,逐渐变得沉默是个过程,人的倾诉欲越少,自控力越强,同时也就越发走向成熟,沉默实际上是一种阅尽千帆后的历练。
小时候交朋友,多半是想有个人一起玩;长大后交朋友,大多是想有个人谈心;但成年后却发现,走心的人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宝贵,人也越来越沉默。
微信里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可以和自己聊得来的人,其实恰恰相反,那些在朋友圈以及微信群聊里消失的人才更忙,他们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做着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而朋友圈以及微信群聊里出现频繁甚至刷屏的人才是真的很闲,内心充满无聊,故此向外界寻求依赖以填补其内心的空虚。
贰
有的人偏向于深且少的交流,有的人则倾向于浅且多的交流,前者被称为具有「交往(Relator)」天赋,后者被称为具有「取悦(Woo)」天赋。
笔者和周国平一样,都属于前者这一类人,他在书中写道「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不是我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别人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但其实从他的自传就能看到,他对深度的直抵内心的交流是非常喜爱和需要的,这点笔者亦有深深的感同身受,我在不同人面前表现不同,是因为我在不同人面前的舒适度不同。
具有「交往」天赋的人会对于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内容非常在意,只有那些深入的、且对其来说有价值的交流才是其真正喜欢的,而其他那种蜻蜓点水般的泛泛之交就是其不喜欢或不擅长的。
如果不仅具有「交往」天赋,同时还擅于思考、喜欢思维,那么就会对精神的深入交流情有独钟,因此,不论是找朋友,还是找另一半,都会有追求灵魂知己的强烈倾向。
沉默亦是一种表达方式,不想说话,因为不被理解,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矛盾和尴尬,就这样默默无闻吧,大家互相安静就好。
张国荣有一首歌叫《沉默是金》,在歌词中他唱道“现已看得透不再自困,任你怎说安守我本分,始终相信沉默是金,是非有公理,继续行洒脱地做人”,经历的多了,也便懂得了什么叫沉默是金,堂堂正正做人便好,要始终相信沉默自有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