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活在强迫性思维的牢笼之中吗?那是因为你太把它当回事了

浮生归来超少年 2020-07-04 11:45:55

强迫性思维是焦虑的一种症状,即由脑海中反复出现的不想要的想法陷入了自我战斗式的内耗,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

面对不想要的想法,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压抑自己不去想那些极力厌恶、恐惧、反感的事物。事实上,我们越是在试图以更多的精力去压抑,似乎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你越是注意,就越是出现强迫。

当事人完全能够意识到这种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谬的,并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他们不能自由地干预或控制那些奇怪而又恐怖,令人担忧而反复出现的各种负面想法和场景,所以常常会有“无法控制”的经历,特别痛苦,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体验,伴随着烦躁的焦虑,存在自我强迫和反强迫。每当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些坏的情境,某些恶性事件的发生,某些无能为力的未来状态等时,似乎都非常脆弱无助,自怜自艾,所以总是处于焦虑状态,幸福感因此而降低。

强迫性思维的危害不止于内心层面,当事人停留在不健康思维模式构筑的可怕阴影中,在精神上极度痛苦。 强迫与反强迫的共存甚至使他们感觉生不如死,这种非自愿的思想纠缠严重干扰了当事人的注意力集中,反复挣扎,无法自拔,最终身心俱疲。

强迫性思维的出现或加剧,主要是在精神压力因素,心理压力和心理矛盾的存在下发生的。难以摆脱强迫性思维并加剧心理矛盾,导致恶性循环,容易产生焦虑或心理痛苦。 这时,要着重注意自己的心理卫生。

有相当一部分有强迫性思维的人都是在幼年期经历了父母对自己的极度苛求,一旦犯错就会面临严重的指责甚至打骂,几乎从未有过被接纳和肯定的经验,总是生活在不安和担忧中,久而久之造成“内伤”,便形成了压抑化的这种思维。

搞清楚了强迫性思维的成因过程和根源问题,要想有效治疗,就必须舍弃既往的思维模式,构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有强迫性思维的当事人成年以后,旧有的思维模式并不能让自身安详的生活,甚至为自己制造了很多障碍。他们试图从强迫性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构建另一种健康的思维模式,这个过程困难重重。但是,一旦建立起新的思维模式,强迫性思维将从根源上被祛除。

人类是天生负面思想家,因为人类的大脑是为了安全、生存而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的负面偏好,从而使人们擅长发现问题和危险。

有强迫性思维的人群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人对自己的一些行为产生怀疑,继而产生强迫性检查行为,如出门前反复确认煤气是否关掉,窗户是否关紧,大门是否锁好;有些人每当看到或听到一些社会事件,马上就开始担心起来,特别害怕同样的事件会在TA或者TA身边的人身上发生,这种过分担心其实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表现;有些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反复思索,追根溯源,明知毫无意义,但无法控制,其思维经常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而不能摆脱;有些人脑子里出现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某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还有些人对经历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出现,虽自知无此必要,但无法自控,有时强迫回忆和强迫怀疑可同时出现,在强迫回忆时怀疑自己回忆有错又不得不从头想起,这更加剧了其不安和痛苦。上述各种表现可以同时在一个人的身上具有多种。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强迫性思维,只是程度的轻重不同。当你觉得这是病的时候,就会拼命的对抗和驱赶,结果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你把它当作是自己的一个部分,一种普遍的现象时,那么它就是合理的。

要逐渐对自己的强迫性思维的症状淡化,顺其自然,忽视它,不必介意,不要因为强迫性思维的存在而引起心理上的矛盾和焦虑,不要把强迫性思维的存在看成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不要怕它,强迫性思维是只纸老虎,你怕,它就会凶相毕露,你越怕,它就越像只真老虎,你不怕它,它也就是一张纸而已,淡化它就很自然地切断它造成的恶性循环,忽视它,它就失去市场,失去兴风作浪的本领。而与此同时,这也是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