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近期我对理想汽车近期种种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坦诚观点:
毫不夸张地讲,我自评在对理想汽车评价上是其中最为客观的人,我不会因为与李想个人之间的分歧影响自己的原则立场。对理想产品,我始终保持事实至上的态度,不会无端挑剔(对于增程技术的看法已有所改变)。每当理想遭遇不公平的指责,我都不吝声援。尊重事实,讲究公正,这是我一直遵循的原则。

最近的理想mega销量低迷,很多人对此幸灾乐祸,但我并没有如此做。面对潮水般对理想的批评,我选择保持沉默,作为旁观者。

今天既然李想已经开始反思,我也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希望这能给他一些启发。我观察到理想mega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① 理想汽车宣传策略的适得其反: 从传统的市场营销角度来看,理想mega的宣传可以说是成功的。所有参与的意见领袖都非常投入,内容质量高,他们在发布会前后也都努力配合李想的思路,制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声量。然而,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真实的潜在用户并没有那么多兴趣。
事实上,那些通过广告置换获得mega的人,几乎没有谁是真正的电动MPV用户。考虑到现实情况,许多人还未成家,或者父母远在老家,他们真的需要一辆MPV吗?广告宣传虽然提升了声量,却无法触及真正的潜在客户,给大众的感觉更像是硬性推销。

② 理想mega产品的实用性问题: 理想所制造的车是用来舒适乘坐的吗,还是用来方便驾驶的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揭示出症结所在。如果你有专职司机,车自然是用来乘坐的。但大多数家庭并没有这种条件。你能想象每天驾驶一辆5.35米长的车穿行于拥挤的街道,挤车位的痛苦吗?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他们需要一辆适于每天通勤、接送孩子的车,而不是偶尔能坐满7人的大车。mega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服务于少数情形下的需求,却忽视了日常大多数的使用场景。

③ 理想汽车的舆论困境与反思: 李想曾表示有人有组织地抹黑理想mega,我起初也持同样看法。但经过一番调查,我并没有发现此类行为的证据。如果李想手中有确凿的证据,应当及时公开,以正视听。然而,我想指出的是这种负面舆论的来源,很可能是过往对其他品牌攻击性言论的反弹。对于理想的许多负面看法,实际上来源于个别人士过度的吹捧和挑衅。这种攻击性的营销风格可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反向效果。

④ 理想汽车关于改善的一些个人建议: mega的定价可能确实过高。市场的常态销量将是这个价格策略的检验。理想之前只有一款车型真正火爆,但这不代表品牌就能马上建立溢价。建议理性看待定价策略,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以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对待竞争对手及市场的其他参与者,理应更为谦逊和友善。对于合理的批评,应有开放的接受态度,避免那些极端的支持者带来的潜在危害。

总结,我相信理想汽车是一家非常出色的公司,但在营销和市场沟通上确实存在问题。我始终支持包括理想在内的所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希望理性和透明能成为我们共聚共识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