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的现实意义

翠巧谈文化 2025-03-19 05:48:39

重温<﹤陋室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陋室不陋,铭物言志,超然物外,物物两忘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没有博大的胸怀是不能有如此境界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重新审视<<陋室铭>﹥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逃物质的诱惑,为物所奴,追求物质享受往往是他们的首选,于是乎甘愿倾有全有,建造属于自己的家,宁可负债累累,沦为房奴,车奴,也是拼尽一生,打造富丽堂皇的家,相互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农村的尽量走出农村,在城市拥有自己的别塾,城里的心神往拥向更大的城市,使自己落户安家。完全超越自己的能力之外,无节制地满足个人私欲,结果是身心俱疲,得不偿失。豪房是建成的,心灵没有安顿,忧心重重的样子,为生活而奔命,为贷款而不得安息,拥有自己的别塾,自己真的能够静下心来,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吗?为了一个水泥壳子而挣扎在生死线上,其实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心灵的安慰才是人们平生最难求的。读读<<陋室铭﹥>,你就会发现人性的光辉,人才是万物的主宰,以人为本才是最高的追求,因为有了人,万物才能增辉,好端端的房屋,正是没有人的居住,而破败不堪,凋零的景象令人惨不忍睹,荒草遍地,没有生机可言。三才者,天地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拥有非凡气质的主人,才是茅屋生辉!追求内在的气质,超然物质的诱惑,又有几人做的到呢?

人文景观的出现,正是有高尚的人居住,景物才能因之而出名,赋予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潜在的观赏价值。没有人的活动,一切都是钢筋水泥的聚合体,没有意义的存在。有了人,才使万物有灵,因而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因此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重温经典,不一样的感受。

为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理念,但精神层面的提升,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身居豪宅也不能满足日欲膨胀的私欲,宽敞的房子始终不能安顿自己的心灵。那才是人生的悲哀。

心之所向,超然物外,即使身居斗室,也能泰然处之,心安理得。此心安处是吾乡,首先要找到安顿心灵的地方,居之安心平气和,人之和地久天长。只有心安,就不会为物质所左右,心向高远,朝着更广阔的天地飞翔,那时才不为陋室而叫屈,陋室不陋,简单的生活才是最快活的事。

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糊涂又明白,明白又糊涂。幸福更是一种心境,更是物我两忘的精神追求。因此正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述的那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心怀天下,不计个人得失,他们才能名垂千古,真是做到′'何陋之有?'′

现代人的生活为什么充满焦虑,正是情为物所困,生活处处不满足,我们真应该平心静气地从<<陋室铭﹥﹥中汲取东西,安顿自己的心灵。

0 阅读:5

翠巧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