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网络书说正能量

圆点直播 2020-10-07 15:51:52

大家好,我是来自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的网络管理员,张准,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网络书说正能量》。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有人问了,你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啊,我这说的是一个文言文的故事,您听着费劲吧,可我要换种说法,您就能听懂了。

话说从前有个人,有这么一颗祖传的珍珠,这个儿是又大又圆,价值连城,他想把珠子卖了,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做了个盒子,嘿,这盒子这漂亮,檀香木,油红漆,四边儿雕着玫瑰芙蓉蔷薇牡丹,千百样的花草,盖儿上镶着珍珠玛瑙碧玺猫眼祖母绿,各式样的珠宝,那真是珠光宝气,耀眼夺目,把盒子打开,里面有个夹层,放着各种香料,远远儿的一闻,那是喷香喷香的,里边衬着丝绸,点缀着翠羽,湛清碧绿,里头放着这颗珠子,往市场上一放,当时就有人买了。连价儿都没还。这卖珠子的这高兴啊,可没过多会儿啊,这位买家儿又回来了,说刚打开盒子一看啊,里还有个珠子呢,这珠子我不要,还还给您吧。卖珠子的一看,嘿,我是卖珠子还是卖盒子呀!

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咱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是这些经典大多数是晦涩难懂,诘屈聱牙,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普及起来很有难度。但是我刚才那么一讲,谁都能明白,这种表现形式叫评书。评书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古时候文化普及率低,很多底层的老百姓,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是说起历史典故都如数家珍,什么孔融让梨,岳母刺字,魏征直谏,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这些故事都是从说书先生那儿听来的。他们也从这些故事当中,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明辨了是非善恶。评书艺术,从有记载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直经久不衰,因为它就是这么接地气儿。

我从小就喜欢听评书,爱极了那些忠肝义胆,侠骨柔肠的故事。我也学着说评书,把我听到的故事给同学讲,给家人讲。后来我来到了公安部一所,负责通信网络运维保障的工作,但是在业余时间,还是依然坚持听评书。逐渐我发现,随着娱乐的多元化,曾经火爆的评书艺术,逐渐的变得鲜为人知了。有一次午休的时候我戴着耳机听评书,有人问我,听什么歌儿呢,我说我听的是评书,他投来诧异的目光。“评书都过时了,那都是老人们听的,现在这年头没人听评书了。”

我不相信,评书传承了千余年,怎么可能到现在就过时了呢?后来我想明白了,最早评书在田间地头儿讲,后来到书馆茶馆,再后来在广播电视。评书一直是与时俱进的。现在是网络时代了,我本身就是一名网络工作者,随时关注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是新时代的传播途径,评书艺术能不能通过网络这个方式传播呢?于是我在网络上开了评书直播,一开始还是说传统评书,《三国演义》啊,《西游记》啊,可是关注的人并不多。对,平台与时俱进,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评书艺术起源于隋唐年间,那时四大名著一个都没有啊,现在的传统书目,都是一辈辈评书艺术家们逐渐摸索出来的。解放初期,老一辈评书艺术家也创作了《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红岩》等很多红色经典评书。

现在是新时代了,评书也应该贴近新时代的需求,迎合新时代年轻人的口味,我利用自己业余的时间,钻研打磨新作品,用评书来讲述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漫和游戏,故事虽然是新的,但是味道还是传统的评书的味道,没想到这种尝试,还真被观众接受了,他们不仅接受了故事内容,也接受了评书这种艺术形式。很多原来根本不知道评书为何物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到了评书,喜欢上了评书,好多小学生给我留言,叔叔,你说的太好了,我好喜欢听。你说的书又好玩,又有知识,我想跟您学说评书。我看到这样的留言,非常激动,仿佛又看到了我小的时候听评书的样子。

通过评书,我学习了知识,交到的朋友,收获了自信。古时候,只有教师,医生,卜者和说书的能被称为先生。这是有知识的代名词。既然有小学生喜欢听我的评书,为了传承经典,我想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典籍用评书的形式演绎出来。把文言文改成评书,还是很有难度的,这并不是简单的翻译,文言文微言大义,往往一句话要解释明白就要说好几分钟,为此,我翻阅了大量的典籍资料,做了相当多的功课。而且评书的表演是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的,用语言来描述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还要有鲜明的人物,要跳入跳出,夹叙夹议,引人入胜。好的评书作品,能够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眼神儿一个动作,就能塑造出一个人物,一个场景。比如暴躁的张飞,英勇的赵云,奸诈的曹操,高傲的周瑜。

有出版社看上了我的作品,先后出版了《史记》、《资治通鉴》、《上下五千年》等多部作品、最近还出版了一套《四库全书》,从浩如烟海的四库全书书目中挑选出70多本经典典籍,分别讲述。获得了2018年北京市优秀数字出版物的荣誉。

感谢这个好时代,让我可以用网络把我喜爱的评书艺术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评书,爱上评书,也从评书的故事中,体会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优势。

正是:

评书传承历千载,恰逢盛世国运兴。

飞天揽月有神九,下海捉鳖靠蛟龙。

一带一路千秋业,三沙三峡万世功。

百业蓬勃昌隆景,中华腾飞梦即成。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