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球员自荐系统”昨天在中国足协官网正式上线,所有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的球员均可在自荐系统注册并进行自荐。

中国足协官方表示,这是中国足协创新足球人才选拔机制的重要举措,能够进一步畅通足球人才选拔通道,拓宽足球人才选拔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有效防治群众身边的足球选材腐败现象,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足球人才发展需求。
自荐,应该有。它可以让无名藉藉之辈展现足球才能,为中国足球做出贡献。同时,中国足球可以选用到真正把踢球作为事业且才能优秀的球员,在球员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自荐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自荐是否能实现自荐制度设计的目的。
应该看到,自荐只是拓宽了足球人才选拔的渠道。也就是自荐只是足球人才选拔的形式之一。那么自荐占选拔人才多大的比例呢?如果自荐只是选拔的一个“搭头”,或者只是装门面,那么自荐是毫无意义的。再者,如果自荐者中有比其他选拔方式进入国家队的球员,无论职业道德素养,还是职业才能都要强,但落选,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如何保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出现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自荐的球员,一般可能是在各俱乐部踢球的球员。俱乐部为了自身利益,可能采用各种形式明里暗里限制球员尤其是核心球员自荐,即使自荐被选用了,也会不同意。现在俱乐部的球员要么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要么是花大钱“买”来的,而且国内比赛成绩是与俱乐部的经济利益密切相联系的。因此,俱乐部与国家队在利益上如何协调的问题要科学而公正、公平地解决。
要去自荐的球员,大概率是技术拔尖、收入高的球员。在俱乐部,可以说是特受倚重和尊重不说,还有名又有利,比在国字队里要实惠得多。到了国字队不一定能成为主力球员,收入也不会比在俱乐部高。并且在重大比赛中失利,还要挨骂。所以,拔尖球员自荐的积极性不一定高。
球员自荐去了,如果总是板凳球员,甚至连板凳球员的资格都没有,那么自荐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在使用上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唯实力而论。
自荐是个好形式,初衷也是好的。但是,如果用的不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预估到,没有应对之策,那么它会成为一个“绣花枕头”。
注:新闻和图片均来源2025年03月02日 央视《中国足协发布“中国足协球员自荐系统” 自荐、选拔如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