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全球强国”,屡次点歪科技树的后果有多严重?

江晚正愁余事 2025-04-21 15:31:45

在50岁的人群中,许多人在高中学习世界历史时都接触过一个概念。到了19世纪末,全球的资本主义强国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并且各具特色。例如,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英国被称为殖民地帝国主义,而法国则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前两者的含义大家都很熟悉,无需多言;至于法国,之所以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是因为当时法国从上到下都热衷于对外放高利贷,这不仅是国家行为,甚至成了全民参与的活动。他们对外放贷的总金额高达数百亿法国金法郎,换算成今天的价值,几乎相当于上万亿美金的资产。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国人依靠每年收取的高额利息过着优渥的生活;然而,没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爆发。一战使得欧洲主要国家几乎都陷入贫困,法国全民放贷的高额利息也随之化为泡影。

就在这个时候,法国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烦!1917年后,俄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政府宣布不再承认沙俄时期欠下的所有外债,其中就包括法国的贷款。要知道,法国人借给沙俄的钱,几乎占了他们对外放贷总额的一半。这下可好,不仅利息没指望了,连本金都泡汤了!这对法国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这也是一战后法国国力急剧下滑,到二战时惨败的一个重要经济原因。直到1990年代,苏联的继承者为了重新融入西方金融体系,才勉强支付了十几亿美元,算是给当年法国债主的后人一个交代,总算解决了这个拖了近百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不过,最终支付的本息和当年法国借给沙俄的实际价值相比,差了至少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后来的补偿更像是走个过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法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表现差距这么大?其实,二战前,法国上下早就因为这笔投资失败而元气大伤。

手头紧巴巴的,这也是史书上很少提及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对于大国而言,战略决策一旦出错,带来的消极影响往往要持续上百年都难以扭转,有的甚至是一蹶不振,永远无法恢复!而四岛方面自明治维新后开始崛起,通过甲午战争的侵略获得了第一次大发展的机会。正是靠着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四岛方面才首次实现了全民小学义务教育,还为所有上学的孩子提供了营养餐。与此同时,四岛的工业特别是军用造船业也迅速崛起。到了1905年,在对马海战中大胜沙俄舰队后,四岛正式跻身全球列强之列;并且是亚洲乃至白人体系之外的唯一一个特殊列强。那么,既然同时代的美英法都有各自帝国主义的“外号”,当时的四岛方面该被称作什么帝国主义呢?史书上没有记载。其实在瀚海狼山看来,四岛方面应该被称为“穷鬼帝国主义”!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战前的四岛虽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海军规模位列全球前三,但本质上仍是个资源匮乏、国力薄弱的国家。国内市场规模有限,民众生活水平低下,但对外却表现出强烈的侵略性。为了建造一艘主力舰,全国上下都得节衣缩食;即使掌握了半自动步枪技术,为节省金属材料,军队仍在使用老式栓动步枪。这些都反映出四岛其实是个外强中干的"穷国帝国主义"。即便在太平洋战争前夕,四岛军力达到巅峰时,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困苦,与当时的欧美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直到1960年代后,四岛民众的生活水平才真正达到发达国家的基本标准。

为什么到了1990年代之后,四岛的发展陷入了长期的停滞?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多次在科技发展方向上做出了错误选择,影响相当严重。比如,当数码技术逐渐普及,四岛的一些大企业却依然专注于传统的成像胶卷;移动互联网兴起时,四岛的很多机构仍然依赖传真机。到了世纪之交,四岛的个别大企业几乎垄断了等离子电视80%以上的专利技术,但坚持不放手,结果其他国家只能转向液晶面板,等离子技术最终无人问津。二战后,四岛的汽油车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无处不在,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四岛却固执地押注氢能源汽车。然而,氢的危险性在中学化学课上就已经被广泛认识。对大国来说,偶尔在科技发展上走错方向,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就拿液晶技术来说,有个国家在液晶技术刚起步时,就花了大价钱从日本买来了人家淘汰的彩色显像管技术。大国实力雄厚,犯点小错很快就能调整,不会伤及根本。但日本那边却一错再错,明明知道走错了路,还非要硬着头皮走下去。结果就是离世界顶尖技术越来越远,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差。原本连续七八十年的贸易顺差变成了逆差,国家财富不断流失,国力逐渐衰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开始下降。表面上看是某个突发事件导致的,实际上是国家整体实力下滑后,内部矛盾加剧,边缘群体心理失衡的必然结果。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看起来影响不小,但也不过是短暂的表面繁荣罢了!

0 阅读:4

江晚正愁余事

简介:江晚正愁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