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连队移驻营房不够住,我们住在老乡家时,大娘要给班长说媳妇

浅念情殇 2025-03-26 16:47:10

1971年7月,酷暑难耐。我们连队接到紧急命令,要移驻到一个叫滕家庄的小山村。命令来得太突然,新营房都还没建好,一百来号人一下子没了住处。连长和指导员商量决定,先分散借住在老乡家里。谁也没想到,这次的借住经历,会让我们的班长蔡志厚,遇到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他竟然被房东大娘热情地介绍对象!而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连队分散后,我们班七个人被安排住进了赵大爷家。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几间瓦房略显老旧,墙角的蜘蛛网、松动的瓦片,都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院子里,两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仔叽叽喳喳,柴火垛靠墙堆放,井口旁摆着两个破旧的木桶。赵大爷和老伴儿,还有他们十来岁的孙女小梅,是这个家的全部。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两位老人独自支撑着这个家。

我们五个战士挤在东屋,班长蔡志厚和我住在西屋。睡的是土炕,铺着薄薄的苇席,枕头也是稻草填充的。第一天晚上,炕烧得火热,我热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班长却睡得鼾声如雷。第二天,班长就带着我们去村里的井边挑水。碰巧赵大娘也来打水,班长二话不说抢过扁担:“大娘,这活儿以后就交给我们了,您歇着吧。”赵大娘嘴上说着我们辛苦,心里却乐开了花。

从那天开始,班长就带着我们帮赵大爷家干活。挑水、劈柴、扫院子,甚至连喂鸡这样的小事都抢着做。赵大娘逢人就夸班长,说这小伙子嘴上不说,心里可实诚着呢。没过几天,赵大爷病倒了,赵大娘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班长看在眼里,带着我们直接接管了厨房。我炒菜,班长做饭,其他人负责劈柴烧火,硬是把赵大爷家那几天的日子给撑了过来。赵大娘感动得不行,说我们是他们家的大恩人。

赵大爷病好后,赵大娘对班长就更加上心了。她时常拉着班长在厨房里嘀嘀咕咕,话题也从家常琐事渐渐转向了个人问题。“志厚啊,你今年多大了?有对象没?”班长被问得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说:“大娘,我24了,还没对象呢。”赵大娘一听,立马来了精神:“那敢情好!我看咱村里有个姑娘挺好的,模样周正,干活也利索,要不我给你们说说?”班长一听脸就红了,连连摆手:“大娘,这不行,这不行!咱当兵的,不能耽误人家姑娘。”

可赵大娘并没有放弃,隔三差五就提起这事。后来,她干脆把那姑娘叫到家里来,故意制造机会让他们相处。那姑娘叫李秀英,长得白白净净,眉眼间透着一股灵气。那天,李秀英来家里帮忙挑水,赵大娘特意安排她和班长一起干活。班长一见到李秀英,脸红得像个熟透的柿子,扛着扁担一声不吭。我们几个在旁边看得直乐,过后打趣他:“班长,赵大娘这可是给你创造机会呢,你还别不领情。”班长咳嗽了一声:“别瞎说,咱当兵的,不能给人家姑娘添麻烦。”

1972年春节,赵大娘家杀猪,班长也去帮忙。赵大娘又借机提起了李秀英的事。这次,班长没有再推脱,沉默许久才说:“大娘,我还真有个对象,在老家等着我呢,等我退伍了就娶她。” 赵大娘愣了一下,叹了口气:“那行吧,那大娘就不掺和了。”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谁知,三个月后,连队接到命令,要临时拉练到几十公里外的山区。我们走了一个星期,回来后发现赵大娘的脸色不太对劲。那天晚上,她把班长叫到屋里,说:“志厚啊,大娘有件事得跟你说清楚。”原来,班长离开的那段时间,赵大娘托人给李秀英家提了亲。本来是想让李秀英家帮忙照顾赵大爷,没想到李秀英误会了,以为班长是真心要娶她。这事传开后,村里人都在议论,说班长“提亲又反悔”,弄得赵大娘家很下不来台。“她说,她不怪你,但希望你能去见她一面,把话说清楚。”

第二天,班长换上最干净的军装去了李秀英家。我们等到天黑,他才回来,脸色很沉重。“我去了,跟她说了抱歉。她没说啥,只是让我放心。可我看得出来,她是真心喜欢我。”那天晚上,班长坐在炕上,盯着窗外发呆,一夜未眠。

后来,我们连队搬回了新营房,班长再也没提过李秀英。1973年,我提了干,调离了连队。听说班长第二年退伍,回了老家,娶了他家乡的姑娘,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而李秀英,后来也嫁了人,听说也过得不错。

这段往事,就像一场春雨,落下的时候冰凉,回忆起来,却总觉得很温暖。或许,这就是青春的印记,带着些许遗憾,却也弥足珍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份真挚的情感,就这样悄然萌芽,又无声地消逝。这不禁让人思考,如果当时的情况不同,他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1 阅读:71

浅念情殇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