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谭希林不愿去搞外交,许世友:你谭司令好歹不是个山野村夫

思天阅览过去 2025-04-12 18:34:35

1949年,时任山东军区副司令的谭希林,突然接到了中央的一则调令:担任驻外使节。

刚收到通知时他是有些懵的,他在战场上打了半辈子仗,只会舞刀弄枪,哪里会搞外交呢?

他本想向许世友寻求意见,却不料,对方直接说道,你谭司令好歹不是山野村夫!

许世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中央又为何要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呢?

走上井冈山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谭希林和自己的小儿子一起洗澡。中途,儿子发现父亲身前从胸口到脚一共有14处伤口。

于是他便询问父亲,为何他的伤口都在前面。谭希林便笑着解释说,因为这些伤口都是在冲锋时受的,若是伤口都在后面,那不就成逃兵了吗?

在战争年代,谭将军在战场上受伤的传奇故事可谓闻名遐迩。

1936年,谭希林在率部保卫延安、掩护中央转移时,不幸身中数弹。等将敌人打退后,他才被送往医院。

当时医生都已经断定他救不活了,战友们也给他准备好了送葬的衣服。却没想到,他在昏迷了一段时间后,竟然奇迹般的苏醒了。

诸如此类的经历还有很多,谭将军也是靠着这一次次的生死一线,积累下了赫赫功绩,成为了开国功勋。

但回顾将军这一生,他这一路走来实在不容易。

谭希林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是家里最聪明的孩子。一家子农民为了供他读书,费尽了苦心。

所幸,他并未辜负家人的期望。在刻苦学习几年后,他顺利考上了省立工业学校。

但由于负担太重,家中实在无力承担学费,十四岁的他只能辍学,来到了一家纱厂当工人。

在打工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资本家的压榨与剥削。已经接受过进步教育的他,当即率领受苦受难的工人们进行了罢工等一系列革命活动。

也正因此,他引起了资本家的不满,不久后他便被厂长开除。

但他并未因此丧失斗志,经过了这次遭遇后,他便坚定了要革命到底的决心。

之后,在几位革命同志的介绍下,他来到了广州,进入了毛主席所开设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在毛主席等一众革命家的教导下,他的思想觉悟逐渐变得深刻起来。也是在这里,他开始接触我党思想,并于不久后正式入党。

组织见他头脑聪颖,能力出众便将他送到了黄埔进修。当时他考上的是第五期,专门研究工兵营学科。

一开始他还觉得有些枯燥无味,但为了将来能为国家建设军队,他还是克服了心中的困难,坚持了下来。

在上学的这段期间,他的军事素养以及指挥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北伐开始后他便加入了叶挺的独立团,先后参加了汀泗桥以及贺胜桥两次战役。

因此屡立战功,他受到了上级的赏识,并被提拔为排长。

然而,就在他准备继续为大革命一展身手时,老蒋却突然发动了政变。

在这种情况下,谭希林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国民党,跟随党的脚步,加入了起义军。

没多久,他所在的部队便转战到了湘赣边界,开始受毛主席的直接指挥。

在主席的领导下,谭希林又参加了秋收起义,并一路转战到了井冈山,打了不少恶战硬仗。

期间,他见证了大部队是如何被打散,又见证了毛主席又是如何将散乱的部队凝聚在了一起。

在主席的耳濡目染下,他的革命思想逐渐变得成熟,他与主席之间的情谊也越发深厚起来。

“救驾”将军

有一次,毛主席到山下去发动群众,结果一群地主武装得知了此事围了过去。

谭希林收到消息后当即率部下了山。等靠近敌人后,他便直接朝天开了一枪,并大喝一声冲了过去。

敌人瞧见他这架势,误以为是我军大部队过来了,当即吓得逃走了。就这样,他没费一兵一卒便营救成功。

经过此事后,毛主席便开始对他器重起来。此后只要一有紧急任务,主席总是非常放心地交给他去做。

长征开始后,时任干部团工兵主任的谭希林,也终于将自己之前所学到的工兵知识派上了用场。

在部队抢渡乌江时,他便担负起了架桥任务。但由于水流湍急,江水太深,我军尝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

最后还是他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架桥方案:用竹篓装满石头,以此代锚,再将一条条划子铺到江面,往上面塔上竹排。这样一条简易又稳固的浮桥便架好了。

后来毛主席走过浮桥时,还由衷地称赞道:“真了不起,我们的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就能架设这么好的桥,这是世界上都没有的。”

谭希林这次立了大功,从此便更加受中央重视。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开始负责保护中央的安全。

皖南事变后,由于新四军急需干部支援,他又被调了过去担任二师六旅旅长兼政委。

在这段艰苦的抗日岁月中,他与战士们颠沛流离,艰难度日,最终迎来了战斗的胜利。

全面内战爆发后,他又陆续担任了山野第7师师长、胶东军区代司令员等职,并率领部队一举解放了青岛。

建国之后,他开始担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并成为了许世友的搭档。

也正是在这时,他迎来了人生中一个与众不同的职务:我国第一批驻外大使。

新的岗位

刚接到这个任命时,谭希林其实是有些抵触的。毕竟他打了半辈子仗,根本没干过这种工作,他并没有信心胜任。

他找到许世友商量,想知道能不能拒绝这份任命。

但许将军却说道:“你谭司令好歹不是山野村夫,而是从黄埔毕业的,起码懂一点社交上的事情。”

“像我们这些粗人,不要说外交,就连社交也是一窍不通。”

听了这话,谭希林慢慢明白了中央的苦心。如今能去外交工作的,也只有这些见过世面的将军们。

但这些人中,读过书,接受过军事系统训练的人却并不多。

他这是“临危受命”,要解中央的“燃眉之急”的。

就这样,谭希林不再抗拒,当即带着家人来到了外交部报到。

周总理见到他后非常高兴:“你是新中国的首批驻外使节,又是我军的高级将领,应该被称为‘将军大使’!”

谭希林连忙摆手说不敢当,他认为还是拿成绩证明自己吧。现在他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担不起这么高的称号。

而他的学习之路也确实非常“艰难”。

为了适应国外生活,他与妻子天天练习社交礼仪,学习西方文化。

除了要使用欧式风格的家具外,他还要适应弹簧床。睡惯了木板的他非常不习惯,一连好几日都没睡好觉。

除此以外,学习使用刀叉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第一次吃西餐时,因为不会用刀叉,一顿饭竟然吃了三个小时。

到最后谭希林不禁苦着脸道:“吃一顿西餐,竟然比打一个碉堡还累人!”

在磕磕绊绊的学习中,他也总算是顺利结束了培训。

不久后,他便被任命为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去往了国外。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他始终牢记着党交给他的使命,一直恪尽职守,为两国人民的友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谭希林:井冈山一枪救了毛主席的将军大使, 党史博采,2022年11月23日。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