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铲屎官们看过来!养母狗有不少学问:狗狗也会来大姨妈,发情期相关知识、是否要做绝育等等,关乎狗狗健康与生活,一定要了解,建议先收藏再慢慢看!
一、发情期相关知识
1.发情时间要知晓
狗狗也会来大姨妈,母狗通常8个月大左右迎来首次发情,之后一年发情两次。这可是它们成长中的关键阶段,铲屎官得提前做好准备。
2.判断发情小窍门
想知道母狗是否发情,其实不难。要是在家中它常出没的地方发现血迹,就多留意一下。再观察它的生殖器,要是出现肿大,那基本可以确定母狗已经发情了。一旦确认发情,别慌张,可以考虑给它做发情期消炎,帮助它平稳度过。
3.发情期护理
发情期间母狗阴部会流出少量红色液体,虽然它会自己舔舐干净,但还是建议主人给它穿上生理裤。而且在此期间母犬免疫力降低,注意给它保暖,不能给它洗澡,注意它的饮食选择营养丰富、好消化、好吸收的狗粮为主食,避免营养不均衡。
4.发情期遛狗安全需谨慎
母狗发情期间,遛狗可得格外小心。尽量把遛狗时间调整到早晨早一点或者晚上晚一点,完美避开其他铲屎官遛狗的高峰期。千万别去狗扎堆的地方,要知道,公狗在发情母狗面前,为了争夺交配权,随时可能大打出手。到时候场面混乱,你不仅难以控制,还可能伤到自己、小孩或者别人,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

二、是否要做绝育的问题
先说结论:绝育没有“对错”,只有“适合”。首先要打破两个极端认知:
❌ 别信「不绝育必死」的恐吓论:确实有母犬活到15岁没绝育也没生病。
❌ 也别信「绝育残忍」的道德绑架:子宫蓄脓抢救时狗狗疼到撞墙的画面,才是真的残忍。
绝育是“预防医学选项”,不是“必做题”。关键看这3点:你能否接受繁殖风险?能否承担疾病代价?能否做好终身护理?

1.从医学角度:这3类疾病,绝育能砍断90%风险。
子宫蓄脓:发情2次以上的母犬发病率高达23%,闭合性蓄脓72小时内可能引发败血症死亡(网友有一只拖了5天的10岁母犬,打开腹腔全是脓液)
乳腺肿瘤:未绝育母犬患癌率是绝育犬的7倍,5岁前绝育风险直降90%(网友的狗6岁发现乳腺结节,果断绝育切掉隐患)
卵巢囊肿:发情越频繁越容易长,会导致狗狗异常出血、脾气暴躁

2.建议立刻绝育和可以再等等的情况
✅ 必须绝育的信号(别犹豫,早做早安心)
①. 发情期异常:出血量过大(每天湿透3片生理裤)、持续超过20天、分泌物腥臭。
②. 身体预警:乳腺摸到硬块(哪怕只有黄豆大小)、腹部突然膨大(可能是蓄脓)、频繁舔舐私处。
③ 生活规划:明确不想繁殖(每年发情期防意外怀孕堪比「打游击战」)、工作忙无法照顾孕期母犬。

❌可以暂缓绝育的情况(做好监控)
①. 幼犬阶段(<6个月):骨骼、器官未发育成熟,过早绝育可能增加髋关节发育不良风险(大型犬尤其注意)。
② 首次发情前:建议至少经历1次完整发情(让子宫充分发育),最佳绝育时间是首次发情后1-2个月。
③ 健康母犬+能接受发情期护理:狗狗每天早晚用温水擦私处、穿可洗生理裤、遛狗选没人的公园,完全能应对。

3、绝育前后必做的三件事,90%铲屎官不知道!
术前:别只看价格,这3项检查必须做:
血常规+生化(排查肝肾指标,避免麻醉过敏)、腹超(确认子宫/卵巢状态,蓄脓犬需先消炎再手术)、心超(特别是博美、泰迪等易患心脏病品种)。
术后:做好“防舔咬+防肥胖”:
伊丽莎白圈戴满7天,直到伤口结痂(别信「狗狗自己会舔愈合」,舔破感染更麻烦)。术后1周喂绝育处方粮,之后严格控制食量(绝育犬新陈代谢下降30%,不控制必胖)。
长期:绝育≠万事大吉 每年做一次腹超+乳腺触诊,绝育母犬仍有5%概率患乳腺良性肿瘤,早发现能微创切除。
绝育争议的本质,是“我们该如何爱一只狗”。有人觉得“给它完整狗生”是爱,有人觉得“护它远离病痛”是爱,没有高低对错。但有太多“本可避免的悲剧”:因为怕绝育疼,拖到子宫蓄脓才手术,狗狗疼了3天还是没挺住;因为想留后代,结果难产大出血,最后母子双亡……
建议:把绝育当作“选项”,而非“任务”。定期带母犬体检,观察发情期状态,根据它的品种特性(比如法斗易难产、柯基易子宫脱垂)和你的生活节奏做决定。健康和陪伴,才是养狗的终极意义,不是吗?
养母狗是一场充满爱与责任的旅程,了解发情期护理和绝育利弊,根据狗狗情况和自身生活节奏做决定,让狗狗健康快乐地陪伴我们更久。你家母犬绝育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